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晚報:法界必須徹底“正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4 15:13:55  


  中評社台北7月14日電/台“最高檢察署”的“正己專案”辦出了法官涉嫌收賄的大醜聞,牽涉在內的有前縣長、有法官、也有檢察官,司法風紀問題再次浮上檯面。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法官收賄影響判決,是最糟糕的司法弊案。司法訴訟,輸贏結果不但左右個人一生的發展,也關係社會對司法正義的信心。輸掉官司的人固然難免產生對於司法的種種猜測與批評,有些明顯悖離常理的判決也會令人懷疑是否另有隱情。過去多少例子,判決結果出來,就有人高喊“司法已死”,甚至引發社會運動。也可見,台灣社會始終存在著是否“司法不公”的猜疑。

  正因為如此,只要出來一個案子證明法官的確不是依法審理,判案時另有心證,甚至受到政治或利益因素考量,那麼外界所有對於司法的猜測、批評就頓時燒滾,司法尊嚴大受傷害。司法公信力一旦遭到質疑,穩定社會秩序的基礎力量被削弱,全民都會因此付出代價。

  司法界當然必須“正己”,以嚴辦自己人的貪瀆舞弊來重建司法風紀。不過,“正己”顧名思義,在外部制衡之外,更要靠司法人員自清的決心。這次新任的“檢察總長”展現魄力,但很重要的一點,正因為這樣的案子以“正己”為主旨,將司法公信力“置之於死地而後生”,檢調在執行上就應該更加謹慎,不要因程序問題落人口實。這次幾位法官涉嫌受賄的情節,檢方指證歷歷,連監聽通聯的內容都大公開,甚至和案情本身沒有直接關聯的花邊八卦,媒體都同時引用消息來源予以披露。

  這樣的效果,一方面是大快人心,旁證了涉案的法官好像的確是“壞人”;但另方面,近來頗受質疑的“偵查不公開”原則還是沒有遵守,萬一接下來真正的司法審判有了不符合民意“未審先判”印象的結果,那豈不是又造成輿論譁然,更加重挫司法尊嚴嗎?

  法界“正己”值得喝采,但不是只靠嚴辦一二人就能風氣一新。除了“檢察總長”的個人魄力及高等法院強調“不護短”之外,長期而言,必須確保內部督察嚴謹和辦案程序無瑕疵,這是一個有待持之以恆的改革工程! 
中國評論新聞
無此ID號的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