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20日電/去年12月15日,兩岸大三通正式啟航,兩岸關係寫下歷史新頁。台灣“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兩岸空運即將進入定期航班,未來會循序漸進爭取航班;海運部分台灣已錯失兩次最好的時機,未來會積極拓展新航線、航點,務實增加貨運量。
此外,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是馬政府上任重大政策之一。毛治國表示,至少在年底前,會先維持每天3000人。但他樂觀預期,未來陸客人數可望超越日本觀光客,每年上看200萬、甚至300萬人次。
聯合晚報報道,對於高雄港在國際商港的排名滑落十名之外,毛治國直言,過去大陸快速成長的十年,台灣因為沒有開放三通,完全無法分享大陸市場的成長;“短時間內,高雄港說不定還會被幾個港口趕過去”。
但他強調,未來“交通部”不會把國際商港的發展重點,只放在排名上;“要往前看,增加航線、航班,來吸引貨量。”
毛治國說,“三通是情勢!”1995年的提出亞太營運中心時,中國大陸百廢待舉,整個東部沿海沒有一座好的深水港;後來1997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台灣提出境外轉運中心計劃,但因為兩岸尚未開放三通,讓台灣錯失成為亞太轉運中心的大好機會。
毛治國說,兩岸空運即將進入定期航班的全新階段,航空公司也陸續互設辦事處。海運部分,目前對兩岸渡輪採取謹慎開放政策,今年兩岸客輪航線也會逐步開航。他表示,兩岸的海上貨運才剛開始,就碰到全球金融海嘯,全世界貨運量都明顯下跌。最近一、兩個月,二岸海空運貨運市場已經有微幅成長,但未來仍然充滿挑戰。
“交通部”統計,今年1月貨櫃裝卸量比去年同期衰退約30%,3月已經縮小到衰退15%;高港港的兩岸貨櫃量,1月只有4.9萬TEU(標準貨櫃),4月也增加為7.5萬TEU,兩岸貨運正逐漸回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