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江素惠表示,她跟中國人這個大集體不會變。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記者 梁卓鈞 何耀雄)曾經擔任台灣駐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卸任後創立“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擔任主席一職的江素惠曾經對媒體說:“我是台灣香港中國人”。江素惠25日接受了中評社記者專訪,闡釋了這三重身份背後的含義。
江素惠祖籍福建海澄,生於台灣高雄,在香港成長,記者問她為何稱自己為“台灣香港中國人”時,她不禁微微一笑說,在香港住了近30年,但她仍然會把台灣人的身份放在第一位。
江素惠說,當她面對群眾的時候,人家都是說她是台灣人,台灣的代表性人物。雖然她在香港住了近30年,在她的心目中,台灣人這身份仍然在她心裡佔第一位,因為她也認定自己是台灣人,其他人也這樣的認定。人家都會說“哦,你是台灣的代表”。
江素惠表示,因為她在香港已經住了近30年,也是成長、成熟和事業發展的地方,所以她把香港放到第二位。雖然江素惠已經融入香港社會,但她猶記得80年代初,她剛來到香港的時候,香港巿民對台灣還挺陌生,同時也相當不友善。經過多年來的互動交流,她發現大家心裡的隔閡都打開了,而她也融入了香港社會。
至於中國人的身份,江素惠認為她跟中國人這個大集體不會變。她說:“無論我們走到那裡,走到國外,人家就是覺得你是黃皮膚,你就是龍的傳人,就是中國人。”
江素惠跟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姻緣”要從她在台灣《中國時報》當記者的時候說起。當年她常常到中國大陸,在兩岸三地之間有密切的來往。90年代初,江素惠擔任台灣“行政院新聞局”駐香港新聞機構負責人,於1994年擔任“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退下來之後,很多人鼓勵她繼續進動港台之間的交流,給予她動力,江素惠於是在2002年成立“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創辦“香江論壇”,搭建了兩岸民間交流的平台。同時,她又身兼香港台灣工商協會會長,促進台港兩地商貿發展。
在眾多角色中,記者問她最滿意那一個角色。江素惠說:“人生就像一個舞台,在不同的階段就登上不同的舞台,在不同的舞台,我都很喜歡我的工作,而在每一個舞台,我都有所表現。”可是,她無奈的說,現在她憑著個人的力量推動兩岸交流,感到很辛苦,但也無阻她推動交流的決心,她會繼續默默地為兩岸交流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