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士舉例,由於金門和大陸極為接近,大陸民眾到金門的機會,遠比到台灣為高,從廈門到金門的交通費用,只要人民幣3百元的船費,進出的門檻相當低,而且只要一、兩天時間,大陸沿海民眾搭船到金門旅遊,就可以了解台灣的文化、產業和制度,但是大陸民眾想到台灣,非得有7、8天時間,而且連同團費和購物在內,必須花上人民幣1、2萬元。
談到金門扮演的“先試、先行”角色,李沃士希望台灣未來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讀,也可以先在金門試行,好處是不會對台灣造成影響,“先開放3千名大陸學生到金門就讀,不會對台灣帶來衝擊”,等到在金門試驗成功之後,再把這個政策落實到台灣,就可以進行風險管控。
由於金門和大陸位置接近,李沃士指出,儘管金門在基礎設施水、電方面目前不虞匱乏,但是站在區域和成本角度,以及考量未來一旦發展工商業,和人口成長時,希望未來能有一定比例的水、電,可以從大陸引進,但是政府目前的政策尚未開放。
對於連結金門和廈門“金廈大橋”的重要性,李沃士指出,站在金門的立場,希望發展觀光和工商業,一定要交通發達,所以聯外交通越多越好,目前廈門島的聯外交通,包括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一共有5條通道,但是金門連一條聯外的橋樑都沒有,幾乎是處於孤島狀態,所以當地民眾期待能有方便的對外交通,“假如大陸觀光客能夠用車子載到金門,一定可以吸引大批人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