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釋出與中國大陸進行直接實質對話之說,迄今在綠營內部仍未出現組織性反對聲浪。 |
中評社台北5月4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導)蔡英文釋放“不預設政治前提下,不排除與中國進行直接實質對話”,意味民進黨中國政策逐步進行調整,綠營基本教義派僅有零星異見,迄今未出現組織性反對聲浪。這與蔡英文隱晦的論述方式有關,就文字而言並未脫離扁政府執政早期較為開放、走中間路線的中國政策,改變的是“態度”。民進黨策略很明確,要為重新執政做準備。
在重新執政大目標下,蔡英文向北京釋出善意,表明雙方可以坐下來談,至於民進黨與共產黨有沒有機會談、願不願意談,是取決於北京如何看待蔡英文帶領的民進黨。
前“立委”林濁水就認為,蔡英文是採取“穩健台獨”途徑前進。有“台獨理論大師”背書,說明蔡英文並未違背民進黨的基本價值與精神,會獲得絕大多數民進黨員支持。因而這一波中國政策調整,深綠群眾掀起路線爭議力道不足,尤其在“團結大旗”氛圍下,帶頭衝撞蔡英文領軍的中國政策調整不僅要有論述正當性,還要具備勇氣。
經常與民進黨中央不同調的呂秀蓮,隱隱點出蔡英文在“雙英辯論”的態度與討論“十年政綱”的中國政策談話“有很大差異性”,但未點破哪些不同,被視為小挫小英主席銳氣。其實,民進黨領導階層最積極表態登陸的正是呂秀蓮,她是蔡英文調整中國政策的受益者,她批判力道微弱不明,似有其他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