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萬長表示,後ECFA時代,兩岸應互相合作,著眼於全球市場。(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12月29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副總統”蕭萬長今天上午在“後ECFA時代兩岸經貿關係之發展”論壇指出,兩岸經貿關係已回到制度化發展,希望雙方能優勢互補,建立合作模式,共創為兩岸人民謀福的有利環境。
上午這場學術論壇由台灣“陸委會”、海基會與台北大學合作主辦,約有200位產官學界人士與會;蕭萬長受邀出席致辭,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也出席專題演講台灣經貿發展的過程。
蕭萬長表示,兩岸經貿關係近年來不論是質或量,都有驚人發展,今年兩岸6月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是60年來兩岸關係新的里程碑,也是1993年辜汪會談後的最重要的發展。
他指出,ECFA這項協議將在明年元旦生效,為擴大兩岸經貿及促進互利雙贏提供先期試驗的機會,兩岸也將在海基、海協會架構下,成立兩岸經濟合作的委員會,就貨品、服務貿易、投資保障與爭端解決等部分議題展開廣泛的協商;相信這是兩岸制度化合作的關鍵起步,也是推動兩岸自由貿易的奠基期。
他說,ECFA對台灣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啟動台灣全球佈局經濟戰略的關鍵,結束兩岸政治鬥爭,讓兩岸關係回歸到經濟現實面,對未來經濟發展有深遠影響;例如ECFA的經濟效益,雖然早收清單還沒開始生效,但很多效益已經發酵。
他表示,ECFA的經濟效益,至少包括三項,一,ECFA會讓台灣在亞太區域整合的趨勢中避免被邊緣化,進而提升經濟戰略地位;二,可為台灣經濟帶成長來新的轉機與新動能;三,有助兩岸經貿制度化與增強雙方互信與深化合作的意願。
他指出,ECFA固然帶來新的繁榮契機,但也但帶來疑慮與不安,擔心中小企業與弱勢產業無法競爭,造成經濟過度依賴大陸等情形。但台灣與大陸的經濟規模非常懸殊,因此市場開放上必需兼顧短的商業利益與經濟社會長期的穩定發展,應穩定向前,避免過度開放,發生調適的困難。
他說,兩岸問題甚為複雜,因此步驟上,應先求局部成果,逐步擴大,在雙方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的原則下,逐漸堆積自由貿易區的內涵。
蕭萬長強調,兩岸產業各有所長,雙方應著眼全球市場,在具有競爭潛力或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上截長補短,發展新的產業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