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直接提供的有形公共品和服務數量相對較少,需要提供更多的無形公共品和服務,如規則、標準、政策等。這些政策和制度上的改善能增進生產力、促進競爭、有利專業化、增加資源配置的效率、保護環境及減少風險和不確定性。
在企業部門,關鍵在於增加所有領域的競爭、降低私人公司進出的壁壘、並增強國有企業的競爭力。
在金融部門,銀行體系必須商業化,逐漸讓市場力量決定利率;同時,資本市場也必須與可以確保金融穩定的法律和監管基礎設施的發展同步深化。
在勞動力市場,中國必須加速戶籍改革,確保到2030年時,工人可以根據市場信息自由遷徙。目前,任何前往非戶籍所在地者都有喪失獲得教育、社會服務和買房權利的風險。中國決策者還必須引入增加勞動力參與率的政策,重新思考工資政策,並將社會保險擴展為全國通用。
最後,農民的權利必須受到保護,土地利用效率必須有所提高,關於征用農地作城市用途的政策也必須全面檢討。
開放體系 實現綠色增長
中國的中期成功還取決於創造一個開放的體系,讓競爭壓力促使中國公司進行產品和製作過程的創新——不僅通過自身的研發努力,也參與全球研發網絡。當務之急是改善研發質量,而不只是注重數量。決策者應該把重點集中在改善大學畢業生的技術和認知能力、建設幾所與產業緊密相連的世界級研究型大學。
有遠見的戰略必須鼓勵中國實現“綠色增長”,而不是繼續走當下快速增長,將來面對巨大環境成本的做法。鼓勵低污染、能源和資源效率高的產業的投資有助於實現綠色發展,刺激相關上游和下游製造和服務業的投資,及建設擁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全球朝陽產業。
《中國2030》還建議通過糾正就業、融資和高質量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城鄉差距,來擴大機會、改善社會保障、減少中國相對較高的社會和經濟不平等性。這需要持續給予沒有得到足夠照顧的農村地區和農民工更多的關注,同時改革社會政策以確保可靠的社會安全網。
此外,動用更多收入和確保地方政府有足夠資金滿足日益高漲的支出,來強化中國的財政狀況也是關鍵的。此類改革有助於確保各級政府(中央、省級、地級、縣級、鎮級、村級)都能獲得必要支出所須的預算資源。
最後,中國應該成為全球經濟的積極利益相關者。中國應該繼續增強過去30年一直為它帶來好處的全球貿易、投資和金融聯繫。中國也可以從進一步的專業化、更多的投資機會、更高的資本回報、及互惠互利的思想和知識交流獲益。
中國必須對重啟陷入停滯的多哈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維持堅定不移的立場,並支持投資流動的全球協定。中國的金融部門要融入全球,就必須開放資本賬戶,這需要通過漸近與非常謹慎的步伐來實現;但它卻是讓人民幣國際化並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關鍵一步。
《中國2030》的政策建議,為中國決策者在實現可持續與和諧增長的目標上提供了一個框架。全球經濟正進入一個危險階段,中國政府需要對新風險、新衝擊和新脆弱性做出反應。然而,在這過程中,中國政府應該堅持對短期問題的政策反應,必須有利於(而不能損害)長期改革重點的原則。(來源:聯合早報 作者是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