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戚的英拉 |
中評社香港1月19日電(評論員 郭至君)從13日開始的“曼谷封城”再次把泰國的民主亂相放大到了全世界面前,對於泰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重演一次的相似的戯碼,全球觀眾已經見怪不怪。不過,令人值得思考的是,在這背後折射出的泰國的民主,是不是已經陷入了一個無法自拔的動蕩輪回的魔咒?
去年11月,英拉政府面對多方勸阻極力推動國會下院通過一項特赦法案,該法案涵蓋了從2006年9月19日軍事政變至2013年8月8日期間所有涉及政治集會的罪犯,當然也包括正流亡國外的英拉的哥哥――前總理他信。這也是今天反對派圍堵政府,逼迫英拉下台的導火索。
事實上,從2006年開始,泰國已經歷了他信、沙瑪、頌猜和阿披實四任總理,他們都是經過民主程序通過選票上台的,也都是被“民主”推下台的。現在,英拉也面臨了同樣的窘境,被“黃衫軍”團團圍住,要求其盡快辭任總理一職。更有資料統計,泰國於1932年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標誌著泰國民主化進程正式開始。81年來,泰國政府頒布了18部憲法,經歷了20多次的政變。而1932年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也是當時從法國留學的部分中下級軍官發動一場不流血的軍事政變所致。
從此,流血與政變就成了泰國民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難怪有學者指出,“泰國式民主”已退化至幾近亞里士多德區分出的幾種政體形式中最壞的那種,也就是糟糕的“暴民制”。
泰國的民主制度相當獨特,泰國的民主制度大體經歷了軍人執政、官僚掌權、民主選舉等發展階段。在泰國,國王擁有絕對權威卻不幹政。而執政黨與反對派的鬥爭向來異常激烈,雙方常進行著你死我活式的對決,從而導致國家陷入周期性動蕩,在黨派鬥爭無法調和時,軍方則會出來扮演收拾殘局者的角色,發動政變進行“政治洗牌”,更替執政黨。
這次的“封城”也毫不意外地愈演愈烈,據報道,從14日晚至15日上午曼谷發生多起暴力事件,兩人遭槍擊受傷,兩人遭炸彈襲擊受傷,前總理、現反對黨民主黨領導人阿披實•維乍集瓦的寓所也遭到爆炸物襲擊,反對黨示威正在沿著暴力衝突的道路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