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記者 郭至君編譯報道)泰國政府已經連續兩年實施大米收購計劃,但收效甚微。事實上,泰國大米收購政策自實施以來就頗受爭議,不僅牽涉經濟問題,還牽涉政治問題。現在,英拉看守政府和反對派的鬥爭愈演愈烈,泰國農民也加入抗議大軍。不僅如此,泰國向中國出口大米的項目也一再被推遲,中泰之間“大米換高鐵”的計劃也受到影響。
泰國英語新聞網站“國家”(The Nation)13日刊載了Suthichai Yoon的評論文章,反應了泰國公眾對中泰政府之間大米協議不清不楚的現狀,也指責了英拉看守政府在大米收購政策上的無為。全文編譯如下:
在泰國看守政府面臨崩潰的情況下,新聞編輯部裡有人拋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英拉政府能按照大米收購政策支付農民的欠款嗎?有人立即回答,“可以,因為補償農民是政府會持續採取的一項措施。”
有人補充,“那要看臨時政府採取什麼措施了。如果要用新的貸款來支付農民的欠款,就必須要得到選舉委員會的同意。看看憲法第181條,如果根據該條款,該項措施根本無法成形。”而泰國憲法第181條寫明,直至大選結束新內閣成立,看守政府都無權拍板任何項目或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