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的中國,一些美國的政治家們非但沒有發展地看問題,反而用冷戰的眼光看待中國的崛起,從“零和博弈”出發把中國看做是對美國的威脅,並且當作一股邪惡勢力加以圍堵和遏制。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以及美國國防部提出的“海空一體戰”理論,都顯示了其對中國的警惕之心,而美國有針對性地鞏固傳統盟國、拉攏東南亞國家的種種做法,更是招致中國政界、學界的懷疑。
當然,應該清楚的是,中美之間文化和意識形態非常不同,價值觀上也存在著明顯分歧,所以,從實踐方面來講,中美兩國應如何體現這種新型大國關係,從而實現權利和責任的平衡,進行積極、充滿正能量的互動,仍然是需要細細商討的問題。
繼習近平與奧巴馬去年在美國加州的“莊園會晤”後,中美元首日前在荷蘭海牙核峰會期間再次會晤,並取得相當多方面的共識。雙方也積極評價了中美建交35年來兩國關係取得的歷史性發展,表示願繼續致力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加強務實合作,建設性管控分歧,推動兩國關係持續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麥艾文前幾天也在布魯金斯學會的慶祝活動上表示,過去35年的發展歷程表明,美中建立更具建設性及合作性的關係,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實際上,在國際政治和世界經濟領域,中美已是無法分離的中心角色。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雙方持之以恆推進新型大國關係建設,中美關係會越走越順暢,越走越寬廣。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上,包括“亞太:中美如何實現積極互動”等多個論壇都涉及對中美兩個大國關係的深入探討。中國前外交部長李肇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清華大學卡內基政策中心主任保羅·亨勒(Paul Haenle)、美國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祁錦慕(James Keith)等重量級嘉賓都將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們期待,相關業界人士可以借博鰲論壇的平台,傳出對中美兩個大國如何實現積極互動獻計獻策的佳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