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濟敏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中評社 黃蔚攝) |
他也稱,韓國有專門播放中國節目的中華電視台,通過這種電視頻道可以讓韓國人接觸中國文化,慢慢地這些人就會成為中國的影視迷。
說到韓國“搶”中國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問題,張濟敏表示他知道中國民眾的不滿。他解釋說,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幾千年後傳到了韓國,並發展出與中國截然不同的習俗,意涵也完全不同,只是用了一樣的名稱與時間。另外,他也談到漢字的問題。
他說,過去中國稱朝鮮為東夷族,而在東夷族住的地方出土了甲骨文,所以一些知識淺薄的韓國人認為漢字是韓國的。但歷史上來講,當時的東夷族已經與中國混血,變成中國人了,而且這樣一直延續了5000年,所以漢字理應是中國的。現在的一些韓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歷史知識比較淺薄,才會認為朝鮮人創造了漢字。
“現在,學中文和漢字在韓國很熱門,很多韓國人喜歡學習中文,幾乎所有大學都設有中文系,住宅小區里也有文化教室,其中也有教授中文的課程,”張濟敏說。
談到現在在中國非常流行的K-POP(韓國潮流文化),張濟敏說,“30年前,我們都在看香港影片,沒看過李小龍的片子的就不是我們那一代人。現在反過來,很多中國年輕人很羨慕韓國的潮流文化。不過,“韓流”就是文化循環的正常過程,就像是水從高地流向低地一樣,非常自然。說不定十來年後,韓國人也會癡迷中國的影片、喜歡中國的女主角、羨慕中國的歌手。”
他也指出,“K-POP”之所以受到熱捧是有它獨到的製作模式,韓國在自然風景方面比不上中國,但中國可以學習韓國的文創產業,並且融入自身中華文化的特色,打造屬於中國的“C-POP”。張濟敏表示,“總的來說,中韓兩國還需要互相努力,互相傳播對方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