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謝佩霓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洪威喆攝) |
因此,為了使高美館更上一層樓,謝佩霓從內部重組開始著手,打破主事的概念,共同學習,共同分擔,共享利益。她說,“我由衷感謝我的同事在這幾年的改變,讓我們變為一體,只有團隊才會擁有大於個人的力量,因為這就像騎協力車,一開始我只能要求每一個人都要踩,因為這樣子最少我們是六十幾人一起踩,第二我們才會要求步伐要一致,步伐一致後,我們才可以談變速、要快要慢,最後才會談方向,才可以改變方向。”
另外,謝佩霓非常重視與館員的溝通,她認為要讓其認同價值,才會捍衛價值。她說,首先應該看到問題,然後承認問題,再讓他們相信這個問題可以被解決,最後才和他們一起解決問題。文化官僚應該無私,雖然每個人都只負責階段性的使命,但做藝術文化應該目光長遠,不是自我成就,而是成就他者。
當然,她也表示,我會對館員們進行道德勸說,拜托他們把所有的事情當成自己的。大家不是求名、求利、求官。她最大的恐懼是高美館和她本身劃等號,倘若這樣,她便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她也希望,對高美館的改革可以讓館員們認識到,他們有一天也可以當館長。
除了成為重要國際性指標的美術館,高美館更關懷弱勢觀眾,不僅歡迎導盲犬入館,也舉辦手語導覽、擁抱新住民、兒童、原住民等少數族群和弱勢族群。對此,謝佩霓表示,“我的家族一直都在支持著弱勢團體,到我已經是第四代。我認為,不能享受文化藝術資源的人非常可惜。社會上有文盲的定義,但我覺得,文化藝術的文盲更加可怕。消除文盲,並不是社會識字率100%就可以了,真正應該消除的是對種族和出生背景的偏見。2009年夏天開始,高美館全區都可以讓導盲犬進入;對視障朋友來說,只要允許,透過溝通,每個展覽都有部分作品可以被觸摸;我們從2009年《手的表情》那個展覽開始,每個月至少有一場手語導覽,現在我們有20幾個志工可以做特定項目的手語導覽。每到周末的時候,我們也都會為聽障、視障人士舉辦一些工作坊,這是一種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