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垂死的中產階層”——美國皮尤中心一項有關美國中產階層萎縮的調查報告,讓該說法成為美媒的頭條新聞標題。長期以來,美國人一直生活在以中產階層家庭為主的社會,這樣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是其經濟富足的象徵,也是其制度穩定的基石。但如今這一光環在暗淡,與之相伴的是貧富兩極分化的加劇。美國面臨的中產危機有多嚴重?有美媒稱,近半美國人甚至拿不出400美元(1美元約合6.7元人民幣)的應急現金,這“可能預示著某個轉折點的到來嗎?”今年,美國選戰如火如荼,中產困境是總統參選者們頻繁談論的話題,最終誰能入主白宮,很可能要看誰能贏得中產階層的信任。
“何塞”和“史密斯”,誰的生活更自在?
2012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競選連任時,美國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個段子:洛杉磯有兩個人,一個叫何塞,是來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一個名叫史密斯,是美國的中產階層公民。何塞每月替別人家的庭院剪草,月收入2500美元,史密斯在銀行工作,每月收入5000美元。問:兩個人誰生活得更自在?
這個段子做了一個比較:何塞剪草,收現金,不交稅,史密斯拿工資,30%要上稅;何塞病了可以看急診,沒有收入(因為報稅顯示沒有收入)可以不用交錢,史密斯每月要買300美元的醫療保險,還要繳30%的自付額;何塞的孩子上學可以一分錢不交,史密斯每月要給孩子買最少150美元的午餐;何塞沒有收入,不用繳用於社區學校的附加稅,而史密斯一年要繳大約1000美元的附加稅;何塞的汽車沒有保險,史密斯每月要繳150美元汽車保險費和註冊費;何塞可以申請每月100—200美元的政府救濟,史密斯無法申請任何救濟。
這個段子真切反映出美國中產階層面臨的窘境。
62歲的凱特·梅爾一直讓鄰居們引以為豪,作為波士頓一所知名高校的社會學教授,她寫了3本書,兩次被《紐約時報》採訪。但最近她遇到難題,在紐約工作的兒子看上一套房子,希望能借點錢做首付,她卻怎麼也凑不出來。“紐約房價這幾年漲得厲害,我很想幫一下兒子,但這麼多年沒存下什麼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