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李環(中評社 秦正陽攝) |
李環:有自信負責任 應塑造兩岸人民共同記憶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李環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二十餘次涉台重要講話。講話如此頻繁,一是由於台灣問題本身很重要,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僅是完成祖國統一的事業,而且涉及到中國周邊戰略、中美兩個大國的博弈等。二是習總在福建工作17年,熟悉台灣事務,有自己的思考與理論體系。從習總的對台講話中就可以看到,其在統一大業問題上有著強烈使命感與政治擔當。
從時間軸和事件軸加以梳理,並結合國內外形勢,我們可以看出,習總在論述台灣問題時,有時並非僅僅針對台灣,而是統領整個國家的發展態勢以及當時的國際形勢。分享如下:
2012年,可以說是習馬開局年。十八大結束後,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身份致電習近平,期盼兩岸強化互信、真誠合作,創造更多和平紅利。習近平回電表示,期望兩黨把握歷史機遇,深化互信,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果,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雙方都表達了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之上,深化兩黨合作,擴大兩岸交流,共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意願。
2013年,兩岸交流加速並深化。一方面是黨際間的交流。2013年2月25日習近平會見連戰,提出大陸和台灣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命運共同體”的提法已觸及政治談判。2013年10月6日習近平會見蕭萬長,提出“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機構也有了,那就是“對兩岸關係中需要處理的事務,雙方主管部門負責人也可以見面交換意見。”然而,馬政府採取了迴避態度,仍堅持兩岸簽訂和平協定不是最優先要務,關閉了大陸開啟的“機會之窗”。
2014年,台灣內部矛盾凸顯,國民黨也因馬王之爭出現分裂態勢。3月18日,要求逐條審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學生佔領“立法院”,“太陽花學運”爆發。面對島內複雜形勢,2014年5月7日習近平會見宋楚瑜時專門提到,兩岸關係“經得起風浪考驗”,“風風雨雨幾十年,總體趨勢是向前發展的,這是歷史的必然。”也就是在與宋楚瑜的這次會面中,習總再次闡述“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將心比心,以誠相待,就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更為強調“人”的因素和“人民”的因素。2014年9月26日習近平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語重心長地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我們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
李環表示,從2012年到2014年,儘管島內發生了一系列針對大陸的不友好事件(比如反服貿等),但習總對兩岸政策的闡述均以正面為主,強調“兄弟情”和“家人情”,希望國共兩黨共同擔負起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令兩岸的交流無論是在機制上,還是民心上都大幅度的提升。
2015年國民黨頹勢延續,在2014年11月的九合一選舉中大敗。即將到來的台灣大選,政黨輪替成定局。從這一年開始,習總的對台論述中強調反“台獨”,強調“九二共識”的內容增多。2015年3月4日,習近平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民革、台盟、台聯委員聯組會時指出,“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企圖挑起兩岸民眾和社會對立、割斷兩岸同胞精神紐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必須堅決反對。兩岸同胞要對“台獨”勢力保持高度警惕。2015年5月4日,習近平會見朱立倫時指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這也是2015年11月習馬會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點意見中的第一點,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這話既是說給國民黨聽,也是說給“磨刀霍霍”的民進黨聽,更是說給兩岸人民聽的。維護兩岸和平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
2016年以來,民進黨上台。兩岸交流機制停擺。美國因素隨著總統大選的開啟逐漸顯現——特蔡通話,特朗普聲稱“一個中國”政策在商討之中等。面對這些影響兩岸關係的不確定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加大反分裂的論述。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習近平指出,“我們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對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的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決不會答應!”2016年11月1日,在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習近平說,“任何政黨、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分裂國家活動,都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堅決反對”。“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遏制台獨”。2016年11月1日,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表示,“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這些反獨的言論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不僅是針對台灣,也針對香港,它們都是中國的領土,在憲法和基本法中有明確規定,“分裂”是絕對不允許的。
通過梳理其重要講話,我們可以發現,習近平對台思想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辯證看待統一及統一的手段問題。一方面,在台灣問題上,我們主張和平發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是對台政策的總綱。在和平中謀求發展與統一。發展是動態的,統一也是動態的過程,是在發展中走向統一,即兩岸在各自發展中促使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的拉近,並把差異和矛盾妥善處置的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堅決反對台獨。這與和平統一的思想是“一體兩面”,體現了辯證思考,講和平統一,就意味著要堅決反對台獨。和平是形容詞,也可以當動詞。但如果搞“台獨”,那對付“台獨”並沒有說要用和平的手段,正所謂保留了武力對付“台獨”的底線。“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是政治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兩岸政策無論誰上台,都有繼承性。如果不承認,想推倒重來,那就會危及兩岸的和平。
二、構建兩岸統一理論體系,實現由利到義的提升。“利”更多地體現為經濟利益,分享經濟成果。2014年11月3日習近平在福建調研,關心台企在大陸發展的情況時指出,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產業廣,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商品,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企業。然而,單靠利益的結合不會長久,還需要在理念、在義上結合。這也正是習總提出的“兩岸一家親”,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得民心者得天下。兩岸的融合最終會是民心的融合,而融合的最高境界就是命運共同體。我們在很多地方使用“命運共同體”的提法,體現的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狀態。這還不僅僅是在一條船上,因為在一條船上,也可以各懷鬼胎、互相利用。所以實現民心的融合,構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兩岸“命運共同體”,既是理論的旗幟,又是我們對台工作的努力方向。
三、論述展現出自信、負責任的態度,這也是一個大國應有的姿態。對台論述有時並不僅僅是針對台灣,而是結合了國內外的形勢。
對台灣,習近平的相關論述有理有情,給予台灣充分的理解與尊重,如前述在2014年9月26日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的“我們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
對世界事務,習近平也展現出自信、負責任的態度。在2016年的APEC會議和2017年的達沃斯論壇上,他作為領導人展現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有的擔當。恰如有評論指出的,習近平要“扛起全球化的大旗”。面對反全球化的浪潮,包括台灣在內都出現了強調本土、“排外”、甚至分裂的態勢,如香港近年本土港獨派的冒起,歐洲右翼政黨、民粹勢力,包括英國的脫歐、美國特朗普的上台,都帶有排外的孤立主義色彩。這種情況的出現,與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密切相關。面對危機,或者說是全球化的負面效應,有人選擇了收縮、排外,希望固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堅持自己的“小確幸”理念與價值,拒絕任何外部打擾,然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
李環說,前段時間讀《人類簡史》,很受啟發。書中講到人類社會、國家的形成,敘說,也就是“編故事”的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希望未來兩岸之間編寫同一個故事的能力,切實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做到心靈契合。編什麼,怎麼編,就此習近平高屋建瓴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這樣的論述,我們要編寫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要塑造兩岸人民的共同記憶,尤其是年輕一代的集體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