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屠海鳴:用“和”文化理念闡述中國和平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8-03-11 00:19:34


上海豪都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法人代表,政協委員屠海鳴。(中評社 蘭忠偉攝)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蘭忠偉)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10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14位委員圍繞政治社會文化建設統戰政協工作等作大會發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汪洋出席會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屠海鳴在發言中建議,應把“和”文化作為海外傳播的重要內容,增強傳播實效,用“和”文化理念闡述中國和平發展。他建議細分傳播對象、注重民間交流、改進傳播方式等,解決“對誰傳播”“誰來傳播”“怎樣傳播”等問題。

  全文如下:

  屠海鳴的發言題目是:聚焦“和”文化 提高精准度 增強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實效。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裝進別人的腦袋。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就是讓全世界理解和認同中國的形象和價值觀。這裡和大家分享兩個事例:一個例子是一段名叫《這就是中國》的音樂短片廣受關注。主創人員是成都一個說唱樂隊的四名“90後”。該片以普通公民的視角解讀中國,不僅有對環境污染的擔憂,也涉及腐敗現象、“毒奶粉”事件,還有對中國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民生改善的充分展示。這個視頻迅速在網上走紅,點擊量很快超過700萬,得到諸多外媒廣泛報道。這四名“90後”說,創作的初衷是想告訴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

  一個例子是《黃鶴樓童話故事》走紅德國。一位武漢的媒體人移居德國後,發現德國70多個城市有童話故事。於是以龜山、蛇山等武漢元素為童話角色,創作了《黃鶴樓童話故事》。這本書一經問世,就被德國圖書館、兒童博物館收錄。她還將這本書介紹到414家實體書店、14家網絡書店和德國沒有開設中文課的學校。在她和朋友們的推動下,武漢和杜伊斯堡結成友好城市,德國第一列以中國城市命名的火車也取名“武漢號”

  在外國人眼中,中國到底是什麼形象?大體上有“三個中國”:文化中國、經濟中國、政治中國。總體上看,許多人對文化中國非常喜愛,包括武術、書法、美食等;對經濟中國,褒貶不一;對政治中國,則戴著有色眼鏡觀察,本能排斥。

  外國人對中國認識的矛盾心理,症結在於,他們搞不清楚文化中國、經濟中國、政治中國的內在邏輯。怎樣打通三者之間的邏輯關係呢?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從十九大報告中尋找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重點、方法和路徑,要以價值認同為目標,用“和”文化理念來闡述中國和平崛起,用中國精神來解讀中國發展變化,用中國百姓故事來印證中國制度優勢。

  為此,我們先要明確“傳播什麼?”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因此,我們應該把“和”文化作為海外傳播的重要內容:“以仁為體,以和為用。”我們有完整的和諧發展觀。比如自我的和諧,“聽和聲以平其志,納和言以平其政,履和行以平其德”;比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和而不同”;比如人與社會的和諧,“和為貴”“和氣生財”“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比如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再比如,以“和”為本的宇宙觀,以“和”為善的倫理觀,以“和”為美的藝術觀,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化重要價值觀。聚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和”文化統領,可打通中國文化、經濟、政治之間的邏輯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