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圍繞俄羅斯前特工在英國“中毒”事件,迄今24個西方國家驅逐俄方外交官,以支持英方立場。然而,奧地利拒絕“跟風”,顯得格外扎眼。
奧地利政府官員說,希望憑借本國中立地位,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充當“調停者”。不少觀察人士推測,奧地利此舉緣於自身經濟和政治考量,但能否取得成果不好說。
【拒絕“跟風”】
圍繞“中毒”事件,美國和澳大利亞等24個西方國家26日至27日驅逐將近150名俄方外交人員。值得注意的是,除英國外的歐盟其餘27國中,17個成員國加入這場集體行動,奧地利拒絕“跟風”。
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和外交部長卡琳·克奈斯爾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保持中立地位,以便在俄方與西方國家之間斡旋。
“實際上,我們希望與俄羅斯保持暢通交流渠道,”聲明說,“奧地利是一個中立國家,我們視自己為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橋梁架設者’。”
不少政治分析師認為,奧地利這一立場不令人意外。2010年7月9日,美俄“冷戰”結束後最大規模的間諜交換行動是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落實,奧地利的調停努力可想而知。
在2010年換諜行動中,美方釋放10名俄方間諜,包括名聲大噪的俄“美女特工”安娜·查普曼,以換取俄方釋放4名為英美等國提供情報的落網間諜,包括“中毒”事件主角、原俄方情報官員謝爾蓋·斯克里帕爾。目擊者說,一架俄羅斯飛機當時與一架美國飛機並排停在維也納機場,“換諜”後不到15分鐘便各自飛離,以躲避媒體窺視。
【有待觀察】
奧地利OeGfE智庫機構研究員保羅·施密特認為,奧地利希望在這次英俄外交風波中扮演調停角色,主要是出於經濟和政治多方面考量。例如,奧地利與俄羅斯經貿關係密切,奧方不希望影響這一現狀。
施密特告訴法新社記者,奧地利政府希望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架設橋梁”,暗示奧方認為驅逐俄方外交人員之舉“有些過分”。
庫爾茨2017年12月就任奧地利總理,時年31歲,成為歐洲最年輕的政府首腦。他率領人民黨“翻身”成為國民議會第一大黨,還做出與右翼民粹主義政黨自由黨聯合組閣的大膽決定,被媒體評價為政治手腕“成熟老練”。
今年2月,庫爾茨訪問俄羅斯期間會晤俄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商討兩國合作前景。據媒體報道,普京有意近期訪問奧地利。
不過,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中心研究員斯特凡·萊納看來,奧地利以“中立國”和“調停者”自居,“與當今地緣政治的現實稍微有些脫節”,因為“沒人再把奧地利視為橋梁架設者”。奧方調停能取得多大成效,有待觀察。
俄羅斯駐澳大利亞大使格裡戈裡·洛格維諾夫28日警告,如果西方國家繼續持偏見態度打壓俄羅斯,“我們將深深陷入‘冷戰’環境”。
埃米爾·布裡克斯先後擔任奧地利駐英國大使、駐俄羅斯大使,對奧地利在英俄外交風波中“持守中立”表示贊同。按照他的說法,奧地利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發揮的調停作用或許“有限”,但在火藥味越來越濃之際,不少歐盟國家私下認同奧地利的模糊立場“相當有用”。
布裡克斯說:“一些英國消息人士也給我這種印象:他們對奧地利願意繼續與俄羅斯談話‘一點也沒不高興’。”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