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田車公廟人潮湧動(中評社 郭至君攝) |
中評社香港2月9日電(記者 郭至君)“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香港雖小,但這個場景在新年伊始的沙田車公廟內可以充分感受得到。據報道,僅僅年初三半天,就已有超過2.5萬名市民到沙田車公廟祈福轉運。
沙田車公廟現址,原本是一座已有300年歷史的廟宇,後於1994年改建成目前的模樣。當年,村民相信車公能保佑他們免受洪水瘟疫之患,所以就蓋了這座廟。相傳,車公是宋朝(公元960至1279年)一位大元帥,曾平定華南一場叛亂。南宋末年,宋帝昺南下避難,車大元帥一直護駕到香港,并駐守西貢。後來獲道教奉為神明,并立廟供奉。沙田車公廟廣為外界所知,則始自1910年九廣鐵路通車之後。九廣鐵路設有沙田站,距離車公廟不遠,1935年又在車公廟附近增設臨時車站,令該廟成為旅遊勝地,香火日增。但隨後出現廟權之爭,田心圍訴諸法庭希望取得該廟,但因缺乏證明文件而未能成功。1936年政府接收該廟,交予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爭廟事件才暫告一段落。
到了1990年代,細小的車公古廟難以容納眾多善信,華人廟宇委員會斥資4,800萬元在舊廟前面加建一座新廟,面積較舊廟大8倍,內置27米高的車公立像,兩旁分列文武侍從。廟宇採用日式風格,殿前闢有寬闊廣場給善信拜祭,左右兩側設有鐘樓和鼓樓。以民間俗神廟宇來說,規模是相當大了。2007年華廟會又斥資近2千萬元翻新車公廟,2012年完成,外貌由日式改為嶺南形式,白牆灰瓦變成紅牆綠瓦。另外拆去大殿正門上方的閣樓,讓入殿的善信容易仰望車公像。殿內又加建元辰殿和福祿宮,以迎合現今善信喜好。
車公廟主殿內的神壇上,屹立著雄偉的車公像;主殿兩旁則建有鐘樓和鼓樓各一。而廟宇左邊的走廊上設有解簽看相的攤檔。每年農歷年初二是車公誕,在每年傳統的“赤口”——農歷年初三(不宜拜年,容易與人爭吵),民衆都會蜂擁到車公廟去參拜祈福。善信參拜過車公之後,都會轉一轉車公像旁邊的銅制風車,祈求好運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