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故宮中軸線(中評社 郭至君攝) |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記者 郭至君)隨著故宮和故宮內的文物國寶越來越多地通過電視、網絡節目以及文創產品展現在大眾眼前,故宮這個原來總是神神秘秘地“皇城禁區”也越發地接地氣,越發地受廣大市民以及各地遊客的喜愛了。中評社記者於北京盛夏時節重游了一次故宮,發現比起多年前記憶裡紫禁城,現在的故宮有更多的“粉絲”了,故宮再不是僅僅一些宮殿群的集合,而在各處結合高科技手段融入了很多歷史文化知識,讓參觀者可以真正對故宮了解地更加深入。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另外還有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但明朝初期稱為“皇城”,直接稱呼為“紫禁城”則大約始於明朝中晚期。
21世紀以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紫禁城目前也在不斷地進行文物古跡修繕、環境整治、擴大陳列展覽的開放區域。按照2015年規模,到2020年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76%。相信隨著修繕的技術手段的愈加先進,我們會看到故宮的更多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