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9日電/今年國慶檔,一批主流大片接連上映,營造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濃厚氛圍。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中國電影國慶檔票房已突破50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票房突破22億元,《中國機長》票房達20億元,《攀登者》同樣成績喜人,8億元的票房成績為今年國慶檔佳績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新主流大片叫好又叫座,在這個國慶檔受到觀眾的追捧,說明主流電影作品再一次拓展了題材和內容,成功實踐了商業化的新探索。在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看來,“為了我的祖國和機長一起攀登”,成為國慶節期間的觀影熱潮,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景觀和電影景觀,無論創作經驗,還是運作模式,對中國電影發展,都有著多方面的啟示意義。
聚焦小人物的故事引發觀眾共鳴
今年國慶檔的電影雖然在題材、視角方面各不相同,卻有一個明顯的共通點,那就是聚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壯闊歷史中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不管是衝擊珠峰的登山運動員,還是力挽狂瀾的優秀機長,他們在大熒幕上的形象都沒有被“神化”,而是展露出接地氣、生活化的一面。《攀登者》中,張譯飾演的曲鬆林因為曾經的遭遇變得有些偏執;《中國機長》裡,張涵予飾演的機長劉長健也在日常工作中顯得有點不近人情。他們並非傳統意義上“高大全”的英雄,也會有困惑、有迷茫、有恐懼。
在《我和我的祖國》中,人物形象也立體豐富。為了街坊能夠看到中國女排決賽而放棄給小美禮物機會的東東,吃個分手飯也要潑男朋友一臉水的呂瀟然,被兒子、前妻嫌棄的侃爺張北京……這些小故事,構成了一曲曲贊歌,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百姓生活的變遷以及中國的發展成就。“《我和我的祖國》中,7個普通人不普通的故事,讓我看到了個人與國家之間最深刻的聯結,沒有國家,就沒有個人,沒有個人的奉獻,就沒有國家的強大。”中國傳媒大學的李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