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第十三屆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面對美國的敵意,中國將如何生存與實現繁榮?下一階段的發展需要什麼?北京應該將資源集中於何處以實現“中國夢”?隨著中國開始起草它新的五年規劃,這些都是官員與學者考慮的重大問題。新的五年規劃將為2021到2025年這個時期設定重要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4日發表文章稱,參與准備這個新規劃的研究人員說,由於中美分歧日益擴大,新的政策藍圖可能將反映,中國所采取的路徑在日益走向對抗的國際體系中如何轉變。初步的研究與討論顯示,中國將減少對美國技術供應與出口的依賴,尋求更加自主的發展。
同時,中國將繼續它改革開放的政策框架,以維護它在全球供應鏈的中心地位——尤其在亞洲和歐洲國家當中,并抵消同美國不斷增加的“脫鈎”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說,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經濟、政治和安全產生了深遠影響”。
雖然沒有直接點名美國,但謝伏瞻說,“少數富裕國家”試圖躲避責任,并將它們自身的問題歸咎於他人,“它們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使全球經濟面臨越來越大的崩潰風險”。
社科院本月在一項初步研究中說,由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釋放的全球經濟增長態勢正走向枯竭,而從富裕國家的貧富差距到資本流動失衡等各種經濟問題正在引發國際摩擦。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說,隨著世界出現百年未有的變化,中國的治理體系是有優勢的,中國完整的制造體系和龐大的國內市場也是中國的優勢。
這些研究人員認為,中國現在有5億到7億的中等收入群體,僅這一項就能為今後5年的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