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郝雨凡(直播截圖) |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助理記者 徐媛)3月15日晚,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舉辦了以“俄烏局勢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為主題的國際觀察講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人文社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郝雨凡受邀主講。郝雨凡表示,烏克蘭局勢的惡化快速發酵成為中國目前面臨的最為緊迫和棘手的國際問題,中國被迫牽扯帶入一個政策困境。穩住周邊環境,改善與主要大國的關係是中國當前對外政策的重點。如何處理與俄羅斯、美國、烏克蘭和歐洲主要大國的關係考驗著中國的外交智慧;同時也涉及中國未來對兩岸關係的處理。烏克蘭問題處理不好,可能會進一步惡化中國的外部環境。
郝雨凡表示,在俄方看來,烏克蘭問題是美國長期積極參與(包括策劃和參與“二月革命”,為烏東民兵組織提供武器裝備等),目的在於控制俄羅斯周邊的戰略緩衝地帶,使北約可以東擴到獨聯體國家,為此甚至培育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情緒,試圖將烏克蘭打造成遏制俄羅斯的“軍事橋頭堡”。這嚴重威脅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而普京的此舉雖是險棋,但是對“北約東擴”這一無法忍受的安全威脅做出的防禦性反擊。郝雨凡說:“冷戰結束以後世界已經進入了強權時代,俄羅斯今天的行為只是延續著這個時代的特征。歐洲因此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動蕩,恐俄情緒會蔓延,各國將被迫作出戰略調整並提高軍費開支。全球化和國際貿易自由主義會讓位安全和軍備競賽。”
郝雨凡分析了目前國內對於烏克蘭危機的主流輿論,一是認為俄羅斯以軍事手段處理來自烏克蘭的安全問題,使得美俄雙方的戰略互信徹底崩潰,兩國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中國迎來一個戰略喘息期,美國的戰略重點可能會轉移到東歐地區,中國可以隔山觀虎鬥,這會緩解中國面臨的戰略壓力,對中國國內發展是個難得的機遇。二是認為美國真的衰落了,被“內政外交”困擾的華盛頓“雷聲大,雨點小”,只能採取制裁措施,施加外交壓力,卻無法軍事干預,還主動撤出美國在烏克蘭的軍事顧問和觀察員,顯然是又一個“喀布爾時刻”,這再次表明美國開始了全球性的戰略退卻,地緣政治的天平更向東方傾斜。
因此,一些觀點認為,中國似乎應該把握機遇在“台海問題”上有所作為,也可聯手俄羅斯,進一步削弱西方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徹底改變國際格局。還有觀點認為普京的動作瓦解了現存的以聯合國為核心、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體系,普京的軍事動作與中國一直秉承的原則不符。如果中國與普京的俄羅斯綁的太緊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有損,為中俄關係的權宜利益而犧牲原則,對中國的民族復興的長遠利益未必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