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日首腦會談(圖源:共同社) |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記者 郭至君)在美國對華政策大幅調整的當下,日本的對華政策也出現很大轉變。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前駐日本大使館參贊呂小慶在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分析了這背後的原因,也談及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日本和美國在軍事、價值觀等方面越來越密切的聯手。
呂小慶表示,首先我們看到美國的對華政策這些年來出現了非常大的轉變,這個轉變也對中日關係產生了深刻影響和重大變化,簡而言之,影響負面,變化不容樂觀。美國對華政策轉變有跡可循,最早出現在十年前奧巴馬時代提出的“亞洲再平衡”,把遏制中國發展作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事實是日本對華政策彼時也開始了防範為主的重大調整。到了特朗普執政後期,對華全方位打壓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特朗普時代的對外政策特點是“美國優先”,甚至對自己的盟友都要壓在身後。在當時這種情況下,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採取的是相對比較靈活的對外政策,在中方高層政治引領之下,安倍政權對華採取了一些主動改善關係的積極舉措,中日關係保持了相對平衡。拜登上台以後,對外採取高度重視盟友的策略,日本作為美國亞洲最重要的盟國,地位更顯重要。岸田政府則採取了完全追隨美國的政策,特別在遏制打壓中國問題上,甚至扮演打頭陣的角色。
美日同盟對華關係的影響,呂小慶認為有兩點。一是美日軍事同盟是以美國主導,日本對華政策一定受制於美國對華政策的,日本的對華外交具有不完整、不獨立的一面。二是日本不輕的體量對美有一定牽制性和追求自身國家利益最大化,日本對華政策也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和回旋餘地。日本的外交自主性和空間,有些與美國合拍,有些則不是,不能簡單地說日本是“追隨美國打壓遏制中國”。所以,在考量中日關係中的美國因素時,首先要確定美主日輔的基本研判,同時要充分利用好日本對華政策的自主性一面,從頂層設計高度,在日本問題上做好中美關係的平衡,平抑日本對華關係中美國的負面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