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日本央行23日舉行今年第一次貨幣政策會議,決定維持當前的寬鬆貨幣政策不變,符合市場普遍預期。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日本的通脹走勢和工資增長情況支持日本央行繼續按兵不動,今年春季勞資談判的結果將成為日本央行今春能否啟動加息的關鍵。
日本央行維持寬鬆政策
日本央行在23日結束的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後宣布,繼續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將長期利率控制目標上限維持在1%,把短期利率維持在負0.1%的水平。
日本央行23日維持對經濟現狀的判斷不變,即日本經濟在溫和復甦。日本央行對於通脹前景保持謹慎樂觀,表示穩定實現2%物價漲幅目標的可能性正逐步增強。日本央行將2024財年(4月開始)日本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預期由2.8%下調至2.4%,2025財年核心CPI預期由1.7%上調至1.8%。
日本總務省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23年去除生鮮食品後的平均核心CPI同比上漲3.1%,創41年來新高。截至2023年12月,日本核心CPI已連續28個月同比上漲,連續21個月超過日本央行2%的通脹目標。這令外界持續預期日本或在今年緩慢退出寬鬆的貨幣政策。
不過,2023年12月,日本去除生鮮食品後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為106.4,同比上升2.3%,漲幅與11月的2.5%相比有所放緩、連續兩個月縮小,是2022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具體來看,日本食品價格同比上漲6.7%,漲勢有所放緩;家具及家務用品價格上漲6.5%;文化娛樂類商品價格上漲7.8%,其中因旅遊旺季到來住宿費大漲59.0%。當月能源價格下降11.6%,其中電費和燃氣費降幅分別為20.5%和13.8%。
分析人士認為,穩定的通脹率是日本修正貨幣政策的重要條件。近期日本的通脹形勢仍支持日本央行繼續按兵不動。
日本央行之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日本“供需缺口”為負0.37%,連續14個季度呈現負增長。“供需缺口”為負,說明供給過剩,容易導致通貨緊縮。
工資增長情況成關鍵因素
一些分析認為,隨著通脹回落和工資增速連續下降,日本央行短期內加息的動機並不強,但已經做好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準備,2023年7月起就已開始靈活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日本央行希望當前的成本驅動型通脹向由強勁需求和工資增長驅動的通脹轉變,工資增長情況將成為調整貨幣政策的決定性因素。如果3月份的勞資談判結果達到預期,日本央行或在今年春季結束負利率,第一次加息預計至少要等到4月甚至更晚。
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表示,希望日本能擺脫低通脹的環境,實現工資和物價的良性循環。能否在2024年的春季勞資談判中“明顯、持續地提高工資是關鍵”。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本月公布的報告建議,日本央行應該開始緩慢上調利率。報告預測,日本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將在2024年至2025年維持在2%的水平,工資增長的勢頭也將加大。
目前市場對於今年春季的勞資談判充滿期待。2023年春季勞資談判平均加薪3.58%,達30年來最高水平。有分析人士預測,今年的春季勞資談判加薪水平可能超過去年,達到4%左右。
共同社的報導稱,企業領導層透露出願意在本周啟動的春季勞資談判中上調工資的意圖,但中小型企業能否跟上大型企業的步伐仍存在不確定性。
貨幣正常化任重道遠
有分析指出,即使日本啟動加息,步入貨幣正常化軌道,也仍是任重道遠,將面臨多重不確定因素,比如通脹走勢、工資與物價上漲形成的良性循環、美歐降息節奏等。
對於日本央行來說,即使今年春季勞資談判取得較好的加薪結果,工資上漲能否產生物價上漲的良性循環仍需要時間進行判斷。
強勁需求導致勞動力市場緊張,工資上升超過物價上漲,從而提振消費,進一步促進生產和企業效益提升,這一良性循環是日本央行最希望看到的、擺脫長期通縮的標誌。
有分析認為,日本當下的工資上漲並非由於勞動力需求增加所致。日本能源和原材料進口價格上漲,日元貶值增強了這種趨勢,企業又將物價上漲成本轉嫁至消費者,這種模式下的工資增加沒能保證勞動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日本厚生勞動省本月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2023年11月的日本實際工資收入同比下降3.0%,連續20個月減少。實際工資水平持續下降會令家庭購買力受到抑制,影響消費並拖累日本經濟復甦。這顯示出工資物價同步上漲並沒有真正實現良性循環。
此外,日本貨幣政策是否又將與美歐“背道而馳”,也成為日本央行面臨的風險因素。在美歐不斷大幅加息的背景下,日本央行一直維持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貨幣政策的顯著分化導致日元貶值趨勢顯著。目前,外界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春季啟動降息,日本央行一旦解除負利率,貨幣政策走向又將與美聯儲相反。
在貨幣政策正常化節奏方面,一些分析認為,即使日本央行在今年春季解除負利率,也不會立即採取激進措施,預計將會緩慢推進,可能需要約3年時間才會最終實現利率的正常化,最終利率可能升至長期利率2%、短期利率0.5%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