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去年以來,有關促進民營經濟的政策密集出台,但是市場主體的預期依然偏弱。您認為根本原因是什麼?已經開始起草的《民營經濟促進法》,您認為需要確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能否真正穩定預期,提振信心?
林毅夫:民營經濟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動力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一直強調,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是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的發展,也是毫不動搖的。但是,在過去一段時間,國內國際上都有很多人把我國經濟發展不好歸因於所謂的“國進民退”,認為我們在政策上是強調國有企業、忽視甚至打壓民營企業,在這種輿論環境下,民營企業可能會對經營環境信心不足,這也是國際上認為中國趕不上美國的理由之一,也是國際上唱衰中國的一種說法,但是我認為這種說法不正確。現在中國發展最快、出口增長最有活力的基本都是民營企業,像電動汽車、太陽能、鋰電池等等,所以,認為中國打壓民營企業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但是,現在民營企業確實會表現出在經濟比重、銀行貸款比重中的下滑,這主要是因為自2008年的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以後,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沒有恢復到以往的最好狀態,而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慢導致需求增加慢,對貿易就會有影響,民營企業所在的產業有很多產能過剩的情形,而且貿易下滑的情況持續了十幾年,未來的增長預期不好,所以民營企業就不願意投資,相對地銀行貸款也減少。所以,民營企業的經濟比重、銀行貸款比重下滑,最終表現不好主要是受到外部市場的影響,是國際貿易趨勢的變化造成的,並不是政策造成的。
民營企業投資少、經營狀況不好,就會影響到就業,進而影響消費的增長。當然,政府有穩定增長的責任,在這種狀況下就要採取一些擴張性的積極財政政策,這些政策主要用於建設能夠消除經濟增長瓶頸的基礎設施,比如高速公路、高速鐵路、4G和5G建設,還有綠色發展。
跟2008年前相比,我國民營企業現在確實是比較困難,面對這種情況,民營企業就需要“練練功”,提高自己的生產力水平,並且利用新的技術來轉型。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互聯網帶來的跨境貿易需求,也要探討新經濟所帶來的新的投資機會。總的來講,我認為民營企業需要把這些概念想清楚,同時隨著經濟態勢的變化挖掘外在存在的機遇。在這種狀況之下,我相信中國還是可以維持5%以上的經濟增長率,中國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還會貢獻在30%左右,中國還會是全世界市場擴張最快的國家,這個過程也會給民營經濟帶來無限多的機會。
(後方支援實習記者:趙人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