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29日電/中國時報前社長王健壯在中時撰文指出,“美牛風暴”證明馬政府不但是一個“傲慢政府”、“失能政府”,而且很明顯已經出現“早衰政權的症狀”。
六年前美牛引發狂牛症恐慌後,全世界進口美牛的國家,尤其亞洲國家,都曾爆發美牛風暴;風暴的規模也許各異,但風暴的發展卻都以三部曲的形式進行:初期反美牛,接著反政府,最終危及政權。
馬政府雖宣稱是以“韓國模式”作為美牛談判的依據,甚至夸言台灣模式比韓國模式更為嚴格;但以結果論,馬政府卻顯然僅參考了韓國的“美牛談判模式”,並未記取韓國“美牛風暴模式”的教訓。
韓國進行美牛談判時,李明博政府仍處於百日蜜月期間,總統個人聲望高達七成,國會選舉執政黨也囊括過半席次,“李政府”氣勢可謂如日中天;但在美牛談判揭曉後,韓國政局卻在一夜之間變天。
短短兩個多月內,美牛的政治效應包括:李明博的聲望驟跌到祇剩兩成,執政黨在地方選舉補選中慘敗,國會因為反對黨強力杯葛而癱瘓幾近一個多月,全國發起百萬人彈劾李明博運動;最後逼得韓升洙內閣為此總辭,李明博雖未更換總理,卻撤換內閣農衛首長與青瓦台政策幕僚,他自己也兩度向國民致歉。
美牛的社會效應則是街頭長達兩個多月的示威抗議,從初期在首爾舉行的燭光示威,到後期全國八十多個城市百萬民眾同步走上街頭,示威規模被視為韓國史上之最,並造成數萬鎮暴警察與百萬示威民眾對峙衝突;美牛進口當日,更有民眾包圍港口冷凍倉庫,企圖阻止美牛的裝運。
李明博坦承他是在電視上看到群眾示威畫面,“大為吃驚並且感觸頗深”,才決定改組政府與道歉認錯,企圖挽回背離的民心。他在道歉聲明中坦承他的最大錯誤是:“即使再緊要的國家問題,本來也應充分考慮國民意見”,但在美牛問題上,“政府並未努力尋求國民諒解,並且傾聽民眾意見”,就率爾作出決策。
韓國的美牛風暴發生時,正值馬政府上台之時,馬政府的決策首長不可能不知道美牛差點搞垮韓國的李政府,因此合理的推斷應是:李政府犯的錯誤,馬政府不但知之甚詳,也應避之唯恐不及;誰知結果竟完全相反,馬政府不但犯了同樣錯誤,而且比李政府更傲慢失能。
馬政府明知祇要開放美牛,就必然會在社會引發軒然大波,但卻仍然堅持秘密談判於前,又拙於政策行銷在後,少數寡頭就決定了一件可能涉及喪權辱“國”傷民的“國家”大事,而且決定後迄今仍未以重大“國政”的規格向民眾正式宣告,這樣粗糙的決策模式祇能形容是:少數寡頭秘密決策是傲慢,拙於政策行銷是無能,未預見危機發生是顢頇,不懂處理危機反被危機處理是失能。
任何人都知道,美牛問題並不是科學問題,也不是政治或外交問題,而是民意問題;如果政府在談判過程中,能逐步適度釋放談判內容;決策首長能親上火線不厭其煩對民眾解惑釋疑;決策公布前也能備好政策說帖,以及因應危機的方案策略,美牛風暴即使發生,也不至於弄到如今這種亂無章法的地步。
幸好台灣沒有像韓國那樣的反美傳統,否則風暴必將迅速襲擊山姆大叔;也幸好風暴發生初期,一個“中央失能/地方聯防/民間串連”的危機因應機制就自發形成,才讓美牛風暴迄今仍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進行。
但就像颱風會隨時改變路徑一樣,美牛風暴也會隨時發生變化,馬政府必須嚴防風暴失控;而且,事到如今必須走上最前線控制風暴的人,除馬英九外無他。過去許多爭議決策,他可以避不沾鍋,但美牛決策是他拍板定案,他躲無可躲,必須要像李明博一樣,公開面對國人並坦承以告;如果他還想卸責於楊志良等人,他的聲望必將跌至谷底。
但即使馬英九再怎麼亡“牛”補牢,“地方聯防/民間串連”機制的出現,卻已經產生了極具殺傷力的政治效應:馬政府的執政方式,已愈來愈讓人民失去耐心,執政能力也愈來愈讓人民失去信心;這是不爭的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