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7日電/在看到台灣水庫淤積嚴重的情形後,馬英九在兩周前親自召開“國安”層級的會議,希望尋找藥方。在此之前,馬英九也曾為台灣職棒打假球的後續補救開會研商,也儼然是“國安”層級的棒球國是會議。馬英九躬親任事,一反以往退居第二線的消極角色,其積極勤政的態度當然該予以肯定。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馬英九從二線宅男蛻變而成多個戰場的一線尖兵,恐怕也有值得斟酌之處。此外,領導統御也不只是名義上一線、二線的作戰位置差別,而在於操作方式。在此,容我們對領袖的角色提出一番詮釋與建議。
台灣“水”的問題重不重要呢?當然重要。上游有水土保持問題,中端有引水管線老舊以致輸送過程中運水大量流失的弊病,至於使用端則有農、工、住宅等不同使用者的用水調配取捨。至於儲水蓄水,則只是水庫保養與興建的規劃,絕非問題的全貌。此外,要誘導人民節約用水,則又有水費補貼的政策考量。“水”涉及前述這麼複雜而多元的面向,豈能小覷!從“行政院”部會的分工來看,前述問題涉及“經濟部”(水利)、“內政部”(國土規劃)、環保署(環評)、“農委會”(農業用水)、地方政府等。這麼龐雜的問題,理應由“行政院”指定一位“政務委員”全權負責協調規劃。馬英九頂多是訂定管考時程、限期聽取簡報,而不宜親自跳下去做“政務委員”該做的協調工作。
再以台灣“電”的問題為例,我們的火力發電比例過高,電廠二氧化碳排放嚴重、電力輸送效率不佳、電器使用變頻比例不高、省電燈泡不夠普及,這些都是非常嚴重的課題,在節能減碳的世界趨勢下,其重要性甚至不輸給“水”。如果馬英九已經為“水”親上第一線做指揮官,難不成將來也要為“電”召開“國安會”議,做協調委員會的召集人?馬英九就算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有這麼多分身去個別督導。更何況,連職棒簽賭這種事,也要煩勞“總統”下海,那不活活累死才怪。
馬英九親自督導個別議題固然有劍及履及的效率優點,但也有許多的缺點。例如,在馬英九親任委員會召集人後,其他的政府官員就不敢僭越;以台灣的行政生態來看,絕大多數的公務員在此情形下都只會承命被動辦事,不會主動提出辦法。萬一馬英九督導稍有鬆懈,則政府中再也沒有機制興起叮嚀催促的動力,政務推動就會停擺。俗語說,政府的行政就像是蠟燭“不點不亮”。“總統”的責任,應該是要叮嚀吩咐幾位重要的“閣員”,要求他們再分層督導下屬點蠟燭,如此方能遍點百萬燭火,形成廣大的效果。一旦馬英九親自點燭,就算是夙夜匪懈,效果終究還是有限。
社論續道,該報日前做過一則民調,詢問民眾對各部會首長的認識度,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部會,僅僅一%民眾知道首長是誰。坦白說,這也是馬英九領導不當的後遺症之一。如果該管水、該管電的部會首長或政務官不被授予責任,他們就豁免了去第一線協調、處理、規劃、溝通的任務,當然也就不容易被民眾認識。於是,過多的直接參與、過少的授權責成,就使馬英九成了砲灰,但部會首長卻降格為事務層級的幕僚。
昔日台灣政壇最龜毛、最事必躬親、最敢直接負責的政治人物,大概是已過世的陳定南先生。他曾經親自搭上蔬果運輸車赴市場抓菜蟲,也毫不避諱地批評司法建築的設計。但是,這種事必躬親的個性在宜蘭一縣還能勉有佳評,到了“法務部”其實已是毀多於譽。身為“總統”,馬英九先生不該對於特定政策涉入太深,卻該促使各個“閣員”深入各個政策!
在過去一年中,馬英九似乎管了許多不該他直接管的事,諸如水庫、棒球、將官跑步等,人民只感受到馬英九的急切,卻看不到具體的成果。軍團司令只該責成師長旅長作戰任務,而不會帶隊衝鋒。企業老闆只要責成部門經理特定業績,而不必專注於個別企劃案。馬英九若體認水、電、棒球的重要性,就該請“行政院”指派三位“政務委員”督導三個專案小組,限期提出解決的方案,由馬英九親自聽取簡報。限期做不到的,就該換更能幹的人來接任。“總統”的政策操作應該這樣,不知馬英九以為然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