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台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鄧中堅21日在華府喬治華盛頓大學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Sigur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舉行的兩岸問題研討會上指出,1960年代後期,西德總理布朗德(Willy Brandt)推動與蘇聯集團之間以和解代替對抗,1970年代的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也提出以談判代替對抗來處理美蘇關係。
中央社報道,鄧中堅說,他們尋求和解的政策曾遭到許多人質疑其可行性,甚至有人批評這種和解其實是在姑息蘇聯和東歐集團,但如今事實證明了他們的高瞻遠矚。
鄧中堅說,現在台灣也有部份人士質疑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但未來歷史將會證明,馬英九是在為大全局著想,要使台灣成為東亞社會的負責任利害關係者(responsible stake holder)。
鄧中堅指出,目前東亞整體已慢慢走向區域整合,台灣在這種大環境之下,更應以和解的態度積極參與整合,而不是畫地自限,讓自己被邊緣化而不自知。
鄧中堅警告,現在東亞國家都已紛紛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且不會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為滿足。以歐盟為例,自由貿易協定將來會繼續發展成關稅同盟,再變成共同市場,最後再形成經濟聯盟。台灣如果連自由貿易協定都走不出去的話,將來東亞更一步整合時將更難參與,因此,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