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小洪表示,兩岸合作升級也會出現問題和挑戰。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廣州7月12日電(記者 陳曉 梁卓鈞)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11日在廣州進行第二天的會議。ECFA簽署後,探討後ECFA時代兩岸經貿如何進行優勢互補成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專題討論的主要議題。
在研究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陳小洪以題為《合作推進兩岸企業轉型與升級》進行演講。陳小洪表示,兩岸企業近30年一直持續發展,在2009年福布斯全球500強中,已有34家大陸企業和6家台灣企業入圍。他指出,目前兩岸企業都正在加緊轉型升級,但由於兩岸企業長期較倚賴外部技術,並過度倚賴一般製造,附加值偏低,金融危機及低碳潮流的出現,迫使兩岸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他表示,兩岸合作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有著互補合作的優勢,但兩岸合作升級也會出現問題、挑戰。由於兩岸存在認識差異,過去兩岸合作模式主要是台灣企業到大陸投資設廠下單,以後有可能相互投資,在更緊密的情況下,可能會因此失去了距離美,兩岸企業會因而產生摩擦;其次是某些產業存在競合關係,即兩岸產業或企業既有互補合作關係,又有競爭的關係;三是兩岸存在一些政策法規障礙,不利於很好地處理兩岸產業合作中的複雜問題。
陳小洪建議,兩岸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在更大範圍內開放巿場。同時,在存在競合關係的領域,應通過有區別的政策鼓勵轉型升級合作,雙方各自發揮優勢的合作,會有1加1大於2的效果。另外,兩岸應共同合作開發國際巿場,並在基本制度方面為兩岸升級的合作創造條件。
台灣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杜紫宸同樣發表以兩岸合作產業升級為主題的報告。他以《兩岸產業合作制度化及未來發展契機》的題目作演講,提出了“後ECFA時代”互利雙贏之產業合作架構。
杜紫宸指出,大陸和台灣在石化和紡織方面都屬強勢,可以聯手抵抗韓國競爭。而在面板、精緻食品方面,台灣強勢大陸弱勢,應以巿場培育產業實力。在汽車、通訊方面,台灣弱勢大陸強勢,兩岸能合作試驗下一代科技,在生技醫藥和新能源方面,台灣和大陸均處弱勢,應結盟互補,進軍國際。
杜紫宸表示,兩岸應共同發展具戰略價值之服務產業,包括在設立醫療機構與遠距照顧、文化創意產業、低碳技術服務以及優質生活產業上共同合作。
杜紫宸建議,兩岸應計劃協商擴大互補性產業之區域試點合作,研議、協商簽訂兩岸產業科技合作協議之可能性,建立正式架構、技術共同標準,互相尊重智慧財產權,建立專業仲裁與糾紛解決機制,均能推進兩岸產業合作制度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