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8日電/美國世界日報26發表社論說,台灣五都選舉少有候選人討論兩岸和統獨關係,這是一個反常現象,也是大轉變的起始。從正面觀察,這是台灣民主充分世俗化和在地化的具體表徵,候選人但以市民生活面所關切的議題為訴求。就藍綠兩黨領導人而言,馬英九可以沾沾自喜,過去每逢選舉綠營總會打出的民粹牌至少在表面上已成過去;蔡英文也可樂得輕鬆,不必再向選民解釋何以對兩岸三通和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前倨後恭”,也不再為此訴求公投。
然而五都選舉何以未見事關兩岸政策的論述,這是真相還是假象,其間實況又是如何?
社論說,就五都當前的選情而言,高雄和台南都是綠營執政,具有相對優勢,高雄市長陳菊因凡那比颱風帶來的水患,飽受質疑,民調陡降,但藍營選情並未見起色;北北中三都目前由藍營執政,有輸不得的壓力,以最具指標意義的台北市而言,現任市長郝龍斌正陷入“花風暴”當中,難以脫身,可謂危機重重。
以選戰策略言,綠營若穩居優勢,本不必端出兩岸政策以為割喉之戰;藍營則因民粹之害,更不期望有統獨之爭,若能止於市政或在地訴求,則善莫大焉,自不會著墨兩岸問題,甚至有意規避。況且五都選舉原就是地方型的選舉,都會化的色彩相對較高,市民意識反而更強,更在意參選人端出來的菜色有無牛肉。
若論選戰溫度而言,藍綠雙方似都以保住現狀為滿足,參選人少有大動作的抗爭。在攻守之間,藍營表面上至少要保住北北中三都,南二都則待翻盤。綠營選民則盼望能在北二都開疆闢土,且自信南二都穩居勝算。然而綠營選民可能會吃驚地發現,北二都的參選人不論是蘇貞昌和蔡英文對選戰不是很投入,也因此謠言四起,質疑兩人選“假”的。敵我分明的兩岸或統獨議題一時之間均處於低溫狀態或擱下不談。
社論說,是以台灣的五都選舉既看不到參選人為釣魚台的主權爭議發聲,也沒有參選人為兩岸和統獨論述做出攻擊或為賣台與否做出澄清。追問其故,或可說馬英九的“自我綠化”已出現效果,例如“一中各表”和主權獨立的論述,和綠營並無大異。再加上綠營執政期間也無膽識實踐法理台獨,此時炒作此類話題未必有利。
就藍營參選人而言,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本是可以發揮的重點,但愁綠營不肯發動攻勢;只是綠營很理解兩岸經合協議是台灣人民的利多,此前所有加諸兩岸經合協議的批判和詆譭,剎那間均消失於無形。蔡英文最近還說兩岸政策的穩定性很重要,就算民進黨執政,也不會為兩岸經合協議舉辦公投。不論這是綠營轉向,還是馬英九口中的“和平紅利”逼使綠營不得不接受,蔡英文當初所形容的“糖衣毒藥”也只有自行吞服了事。
就台灣民主發展必然會出現的世俗化和在地化現象而言,五都選舉和市民意識無論如何都具有高度相關,但這很難解釋藍綠之間的分野,特別是綠營長期以來視選舉為民主內戰,竟然會在五都選舉時看不到正面衝突。突兀的是,馬英九的“和平紅利”抹掉了“糖衣毒藥”,顯然應有利於藍營以此作為號召;但馬英九及其班底頻頻拋出“自我綠化”的訊息,又讓藍營選民失去向心力,不要說對五都選舉沒有興趣,連2012年大選也可能選擇缺席,又豈有號召可言。綠營當然樂見馬英九的“自我綠化”,選前只要把馬英九和藍營選民作出區隔,就可穩操勝券,又何必煞有介事的以民粹“起乩”。
社論說,台灣的五都選舉表面上不能不說很熱鬧,但選情之詭異則屬前所未有,非僅綠營在檯面上的蔡英文和蘇貞昌參選誠意遭受質疑;馬英九的“自我綠化”導致和藍營選民的疏離,必然會投射在對五都選舉的冷漠。台灣五都選舉的真假和虛實即出在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