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榮認為,中評社是兩岸歷史上一個溝通的重要角色。(中評社記者攝) |
郭偉峰則回想起20年前第一次到台灣採訪說,如果沒有20年前兩岸新聞交流的開頭,就沒有現在這麼進步的兩岸新聞交流。當時的報導都寫說這是兩岸42年來的第一步。
郭偉峰表示,早在1996年,汪道涵先生就對他說,將來兩岸交流要靠網絡媒體,這句話讓他印象極為深刻,老人家的高瞻遠矚,事實証明是完全對的。在受到兩岸媒體人的支持後,應運而生了網絡通訊社----中評社,可以說,中評社是20年來兩岸新聞交流的產物,是重要成果。
郭偉峰提到他對台灣的特殊感情,“20年前第一次赴台灣採訪被台灣民眾的熱情感動,20年來,我是用感情跑台灣新聞,台灣的客家人那麼多,我也是客家人,我始終覺得台灣也是我的故鄉,始終不陌生,越來越珍惜。這次聚會是懷念20年來的往事,也是為未來20年尋找新的目標。”
《新新聞周刊》發行人胡鴻仁提到郭偉峰時十分感慨,他說,當時台灣媒體人在大陸遇到問題都會找郭偉峰幫忙,“有問題,找偉峰”,大家都這樣說。郭偉峰與他的團隊創辦中評社的過程很艱辛,如果沒有熱誠和膽識是不可能成功的。很少人可以像郭偉峰,因為汪道涵一句話,在沒有資源、沒有錢的狀況下,放棄過去擁有的一切,從頭開始,一點一滴讓中評社成為這樣的規模,非常令人佩服。他說,郭偉峰有戰略方向,也有戰術想法,才能辦成中評社這樣的一個媒體,“真的很敢,有客家人硬頸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