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既然提出理念,就應擇善固執,如今一再增訂前提,只是替願景設下更多條件限制。 |
中評社台北10月25日電/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牽涉敏感的政治協商與“國家“認同,尋求連任的馬英九理應說清楚,且應讓民眾放心;身為挑戰者的蔡英文,也應期許自己比現任者更具前瞻性,在中道理性的基礎上,爭取多數選民支持。只可惜,兩者表現目前都令人失望。
聯合報今天分析文章指出,誠如“國安局長”蔡得勝所言,未來大陸對台政策將從“讓利”轉為“換利”,兩岸交流將進入“深水區”。面對中共十八大之後的新局,馬英九作為執政者,提出“兩岸和平協議”的十年願景,縱然與部分選民期待不符,至少是負責任的表現。
但藍營面對民進黨的強烈質疑與抨擊,擔心遭人抹紅,不斷修正主張,陷入枝微末節的技術性問題。在選舉攻防中,從“三個前提”、“公投協議”、再到昨天的“十大保證”,左支右絀,在選戰操作考量下,願景被修成四不像,讓人漸失信心。
馬英九既然提出理念,就應擇善固執,如今一再增訂前提,只是替願景設下更多條件限制。如此結果,支持者不僅對和平協議前途感到猶豫,同時又掉入公投迷思,和平協議已陷入政治泥淖。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也頗令人失望。原本提出“台灣論述”,是想證明自己貼近中間選民,但一聽到馬英九提出兩岸和平協議,立刻見獵心喜,重回“事事公投”路線,操作統獨議題。
蔡英文始終不願正視和平協議的內容及意義,揚言任何政治協議都要公投,這是十足的“在野黨思維”。綠營只顧選戰,毫無理性思辨,對主張凝聚台灣共識的蔡英文而言,實在是一大諷刺。
馬提兩岸和平協議著眼未來,也逼使蔡英文正視兩岸問題及台灣未來走向,面對“中華民國”未來發展,這絕對是好事;但蔡英文導入狹隘的統獨意識攻防,馬英九無法放開心胸跳脫選戰因素,令人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