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貞昌主張“有變、有不變”,但到底哪些可變?哪些不變? |
中評社台北5月5日電/民進黨主席選舉第一場電視辯論會,救扁話題多,兩岸政策論述較少,但依然可以看出幾位候選人的兩岸觀,可供評估民進黨未來兩岸關係走向。
旺報今天發表社評說,蘇貞昌當選機會最大,他的兩岸觀最值得重視,但他的兩岸觀也最危險。他說:“與中國互動千變萬化,就如林書豪打籃球,要一下子打後衛,一下子切入上籃,需隨時調整策略,有變、有不變,不能讓對方得分”。希望以林書豪打球比喻兩岸策略的說法,只是即興之作,不是他的兩岸政策定調。
試想,過去民進黨執政8年,最讓大陸不敢跟陳水扁交往的原因,不是他接不接受“九二共識”,而是他的大陸政策變來變去,讓大陸領導者摸不著頭緒,最後只好感歎地說,陳水扁的兩岸政策真是騙來騙去,騙到最後連陳水扁都不知道該怎麼找台階下,以致把兩岸關係逼到“美中共管”的悲慘結局。
現在蘇貞昌主張要變來變去,“需隨時調整策略,有變、有不變,不能讓對方得分”,這不是跟陳水扁的想法一樣嗎?如果蘇貞昌當選民進黨主席,可能比蔡英文的從“反中”到“和中”要更糟糕,這是無規律性的政策主張,大陸又如何跟民進黨交往呢?
事實上,這一次參選民進黨主席的5位候選人,包括最“獨”的吳榮義和蔡同榮,都主張民進黨應該與中國大陸交往,只是有人比較開放,有人還是堅持“台灣價值”。吳蔡2人台獨立場非常清楚,如果他們當選黨主席,大陸要不要跟民進黨交往,就可以很清楚做出選擇。許信良“大膽西進”,已經不是新鮮的主張,大陸想必早就摸透,他如果當選,大陸也會有清楚的選擇方向。
但蘇貞昌主張“有變、有不變”,但到底哪些可變?哪些不變?變又會有多大的變呢?是不是又要學習陳水扁堅持台獨本質不變,策略可從“四不一沒有”、“統合論”、“一邊一國”、“正名、制憲”一路變到“入聯公投”呢?
蘇貞昌曾經擔任陳水扁執政時期的“行政院長”,應該很清楚陳水扁打不開兩岸大門的主因。他曾兩度參加民進黨“總統”初選,分別敗給謝長廷和蔡英文,也應該很清楚,他的失敗不是時不我予,也不是不夠獨,而是長期不談兩岸政策,讓人摸不清楚他兩岸觀的真正信念。
今年“總統”大選,他最先提出“台灣共識”,但後來被蔡英文引用,但蔡英文並未清楚填補其內涵,最後中間選民還是不能放心因而落選。
蘇貞昌可能希望重新取回“台灣共識”,在“有變、有不變,但不能讓對方得分”主思維下,“台灣共識”的核心內涵應該就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要讓大陸接受這一點,等於要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同樣缺乏務實性。
蘇貞昌“有變、有不變”的說法,其實本質就是不變。應對民進黨,大陸也會有變有不變。變的是,與民進黨員個別交往、與民進黨支持群眾溝通策略會大開大闔,不變的是“九二共識”底線。以“九二共識”的不變應對民進黨的變來變去。
如果蘇貞昌的兩岸政策真的跟陳水扁一樣變來變去,最後不可能是民進黨得分,而是破壞馬英九已經建立的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相信這不是民進黨員所願見,更非台灣人與中華民族所樂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