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29日電/6月27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在美國商會演講時,痛批“美牛問題已經成為政治鬥爭的人質”,並警告說:“不要忘了,美國也有政治人物,他們也看得到台灣的新聞,他們一直都是台灣的朋友,無法接受這種說法。這些反對者未顧及美牛對台美貿易所帶來的後果”。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發表文章示,這些充滿憤怒的指責,顯然都意有所指,而且主要是針對民進黨。
郭正亮今天在美麗島電子報發表“民進黨正輸掉親美保台戰場”文章,提出警訊。
即將卸下AIT台北處長的司徒文曾在2006-2009年擔任美國駐韓國首爾大使館副館長,正好歷經韓國開放美牛的最關鍵時期,他對反美牛運動的政治虛實,早就了然於心。
郭正亮文章指出,2006年5月,韓美開始啟動FTA談判,當時的左派總統盧武鉉聲言“與美國簽訂FTA,是他剩餘任期的最大任務”,盧武鉉是反美起家,本人是勞工律師出身,比大多數民進黨公職都左,但他正是韓美FTA的主要推手。2007年4月,韓美FTA達成共識,盧武鉉承諾開放美牛。
2008年2月李明博當選總統,上任才兩個月,就履行對美承諾開放美牛,引起民眾空前反彈,光是2008年,韓國各地反美牛示威就高達2300次,李明博民調也從選前將近七成,暴跌到三成以下,與馬英九處境非常類似。5月2日起,韓國民眾連續在首爾舉行40多天的燭光集會,6月10日更衝到空前的50萬人,要求立即停止美牛進口,高喊“彈劾李明博”。隨後韓國內閣總辭下台,李明博也兩度公開道歉,但李並未改變開放美牛的立場。
李明博以反美牛抗議為籌碼,要求韓美重新談判,爭取更好的開放條件,包括美國出口商保證不交易30個月以上的美牛、美國農林部要檢附“輸出衛生證明”(否則韓國可退運)、增加美牛禁止進口部位等等,但這些細部修正,並未否決開放美牛交換簽署FTA的戰略決定。
耐人尋味的是,韓國民眾對美牛的態度,在開放前後,明顯有所不同。
2003年美國爆發狂牛症之前,韓國是美牛出口的第三大市場,僅次於墨西哥、加拿大,2003年進口27萬1824公噸,總值8億1500萬美元。
韓國禁止美牛後,2004年進口美牛銳減到741公噸,只有93萬美元。直到2006年韓美啟動FTA談判後,盧武鉉恢復部分美牛進口,2007年進口美牛才增加到2萬7741公噸,總值1億1800萬美元,只有2003年的八分之一。
2008年李明博全面開放進口,儘管爆發大規模的民眾抗議,但進口美牛仍然持續增加。2010年,韓國美牛進口再次超過日本,成為亞洲最大進口國。2011年第一季,由於韓國爆發口蹄疫,加上美牛比韓牛便宜三成,導致進口美牛大幅成長三倍,在韓國市佔率也衝到38%。隨之而來,李明博的支持率也逐步反彈。
韓國民眾對美牛的態度轉變,正顯示美牛的健康危害並不嚴重,否則美牛豈有可能在不到3年內,就完全改變形象,得到韓國民眾信任?韓國民眾的前後不一,對當時常駐首爾大使館的司徒文來說,感受必定極為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