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24日電/吵嚷了數日之後,國民黨中常會再一次以“鼓掌通過”的封建戲碼,為馬英九化解了黨內“勸退黨主席”的壓力。然而馬英九取得參選黨主席的合法性,卻不必然找到“以黨輔政”的有效方法。一個遭同志質疑的黨主席,和一個不被民眾信賴的“總統”,攤在眼前的領導危機,才是馬英九最大的難題。
中國時報今天特稿說,才在選後發下“沒有連任壓力”的豪語沒有多久,馬英九就在證所稅爭議、油電雙漲、官員涉貪的民怨壓力下宣布爭取黨主席連任,距離黨內選舉還有一年多時間。儘管黨內政治明星相繼表態支持,但馬英九的決策與行政、立法的政策脫節,卻一再侵蝕馬英九對國民黨的領導,更讓整個執政團隊陪著馬英九墜落民調懸崖。
民間對馬英九的不滿聲浪,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他與民瘼的疏離,這抽象的形容具體呈現在“總統”與執政黨“立委”的扞格上。
每當政策受抨擊、改革遭質疑,飽嚐輿論攻擊之苦的馬英九便究責行政部門溝通不力,然而最基本的黨內溝通卻付之闕如。
府院高層開會拍板決策,執政黨“立委”卻仍摸不清主席想法、不理解政策目標,只能在馬英九以“總統”兼黨主席身份的要求下含淚力挺,一邊對抗在野黨的攻勢,同時還肩負來自選民的壓力。從美牛、證所稅,到油電價、勞公保和年終慰問金,隨著政策爭議不斷升高,“立委”和黨中央的互信也早已消磨殆盡。
從最近的公營事業年終獎金等重大爭議,都由國民黨“立委”開出第一槍就可看出,在問政績效壓力下,國民黨“立委”遠比他們的主席更有執政危機意識,更希望藉由真正的行動爭取民意支持。
想讓國民黨有效執政,馬英九是不是續任黨主席,也許不是最重要的;唯有讓政府順暢運作,為接班者累積足夠的執政實力,才是馬英九完成歷史使命的重要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