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7日電/當親綠學者強調“謝長廷路線有機會成為紅藍綠三方都可能接受的兩岸共識”之際,前“立委”沈富雄日前直言,民進黨很難提出“與國民黨有區隔”、“人民能接受”、“北京能忍受”的中國政策,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顯示,謝長廷路線其實只是模糊概念,不可能成為紅藍綠都接受的共識。
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說,在“香港會談”之後,政大教授童振源宣稱,謝長廷路線不僅獲得大陸官方的祝福,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肯定謝長廷展現積極自信與中國各階層交流,國民黨籍的郝龍斌市長也“跟進論述”。按照童振源的說法,謝長廷路線包含“憲法各表”和“三個共同”,也就是以“兩岸互不隸屬但有特殊關係”的“憲法各表”做為基礎,與大陸進行互動;而以兩岸人民應“創造共同記憶,共同面對世界,建立命運共同體”的觀念來降低“憲法各表”的兩國內涵。前“立委”郭正亮則認為,不管是“憲法各表”,或是“三個共同”,謝長廷路線比起既有的國、民兩黨論述,不但更貼近兩岸現狀,也更有包容性和可行性。
童、郭兩人都被外界視為謝長廷兩岸政策的重要智囊,他們的解讀當然有其代表性,但謝長廷路線真會成為紅藍綠都接受的兩岸共識嗎?恐怕大有問題!
首先,大陸學者黃嘉樹指出“憲法各表”有兩國或主權意涵,所以大陸方面無法同意或接受;王英津則認為,謝長廷的“憲法各表”想被大陸接受,應該修改成“一憲各表”;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更表示,未經兩岸談判前,要大陸公開承認接受“憲法各表”主張,不切實際;他並強調馬英九“互不承認主權”的“一中各表”優於謝長廷相互承認的“憲法各表”。這些說法雖不是出自大陸官方,但以余克禮等人的身分,足以反映大陸方面並不認同“憲法各表”,所謂“在謝長廷“憲法”各表的論述基礎上,大陸願意啟動紅綠雙方的政策對話平台,奠定未來民共正式對話的基礎與互信”,顯然是一廂情願。
其次,以郝龍斌也在大陸官員面前強調“中華民國”,視為“藍綠務實派面對愈來愈逼近的兩岸政治對話,已經在“中華民國憲法”上找到共同交集”,而且是郝龍斌跟進論述,更是可笑。試想,這種講法如果成立,那麼吳伯雄在大陸講“中華民國”更是在長廷之前,怎麼不說謝長廷是跟進論述呢?何況國民黨兩岸策的可行性,早已經過實踐證明,怎麼會改弦易轍,反而轉向民進黨的路線,真若如此,沈富雄又怎麼會講“民進黨中國政策何妨向國民黨靠攏”?
更重要的是,謝長廷路線即使在民進黨內部都不是主流,黨主席蘇貞昌雖肯定香港會談是“民進黨展現積極自信與中國大陸各階層交流的展現”,但也明白指出謝長廷的主張“只代表黨內部份意見”;民進黨中央日前舉辦的華山會議中,討論“台灣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時,“憲法各表”不只沒有形成共識,而且與會者普遍強調“捍衛主權沒有妥協的餘地”,足見謝長廷路線目前即使在民進黨內,都還只是虛擬路線。
總之,謝長廷路線雖非一無可取,但在可預見的未來,成型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要想成為紅藍綠都接受的共識,當然更是遙不可及的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