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28日電/定期選舉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件,選舉選的是人,但候選人本身卻有很有不同的意涵,包括了候選人所代表的政黨或團體、候選人的政見、候選人本身的特質。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指出,首先,候選人不是單一一個人,它必然代表某一政黨或團體,即使柯文哲,都說是要代表在野大聯盟,而連勝文則代表國民黨。候選人背後代表的政黨究竟具有什麼意義而值得我們關注呢?政黨有其理念、黨綱、與政綱,一個候選人如果代表政黨,則表示他不會背離黨的理念與政策。或者說,這個候選人是有政黨背書,選民較可以放心。
民主政治也是政黨政治,一方面施政要靠團隊,另一方面府會的運作也是要靠政黨來中介。從理論來看,有政黨的團隊在運作上比較不會像是雜牌軍,因為彼此有基本的理念來相互維繫。此外,台北市長與議會的互動也是要靠政黨來當很重要的中介。市長與市議會多數的政黨是否相同,絕對會影響到市長的施政。試想,市長與議會之間如果天天吵鬧不休,那台北市民豈不是無辜受害!
連勝文代表國民黨,我們不會有太多的懷疑,但柯文哲代表在野大聯盟,只有超越藍綠的口號,卻少了理念的論述。假設柯文哲當選,他的施政又會如何呢?當初民進黨要與柯文哲訂契約,恐怕也是擔心他們所支持的柯文哲成了自走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