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哲的招牌動作搔頭。由於兩岸關係的應對方式同於傳統綠營,柯文哲要搔頭,民進黨也在搔頭。(中評社資料照片) |
中評社台北9月14日電(記者 黃筱筠分析報道)民進黨中執會通過“2018年“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草案”,其中有一條規定,被認為是“柯文哲條款”,民進黨為了釋出善意,拋出這個條款,是否也是看好柯文哲聲勢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否最後能套用,還是看柯的後續表現,主動權在民進黨。
“2018年“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草案”其中第六條,非民進黨執政的“直轄市”、縣市長提名如果有特殊選情考量,得經中執會決議後,另訂方案執行。由於草案內容並未強調必須入黨,被認為是保留與無黨籍的合作空間。
依照民進黨目前的非執政縣市中,可能與無黨籍人士合作的,包括:新竹縣、台北市等。2014年民進黨在新竹縣長選舉,和曾加入國民黨、當時無黨籍的鄭永金合作,鄭的兒子鄭朝方目前也在民進黨擔任客家部主任,2018年新竹縣長選舉,很可能還是暗挺鄭,該縣市黨內爭議較小。
但台北市2018年選舉該怎麼走?民進黨內爭議較大。由於柯文哲的兩岸政策、論述,受到民進黨基層反彈,柯接受電視專訪又對蔡政府暗批,談及雙城論壇和世大運與中國大陸交流過程說,一度哽咽表示,“國安會”、陸委會放他一人,等出事後再攻擊,讓他非常傷心。
這個論述在綠營內部也引起不少的反感,除認為柯兩岸論述與民進黨不同外,還一再批評民進黨,基層傳出希望黨內自行提人參選2018台北市。
但實際環顧黨內到底誰在台北市有實力可以力戰柯文哲,在世大運成功舉辦之後,確實黨內難以找到能與柯文哲競爭的人。雖謝系民進黨“立委”姚文智一再表達意願,但目前仍無法超越柯的聲勢。而民進黨為了先把柯綁在“直轄市長”位置,擬定一條“彈性條款”,保持可和柯文哲合作的空間,足見柯的政治聲勢看漲。
雖一方面是對柯文哲釋出善意,但也是提醒柯對民進黨多一點尊重,這段時間內就不要再重砲抨擊民進黨,民進黨握有幫忙柯排除民進黨內障礙的條款,主動權在民進黨,就是希望柯買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