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林濁水:蔡賴兩岸路線比一比
http://www.CRNTT.com   2017-10-06 16:19:32


林濁水認為在兩岸路線上,賴清德“主權立場清楚”,蔡英文“主立場模糊化”。(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10月6日電/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今日在《美麗島電子報》發表評論文章《蔡英文和賴院長兩岸路線比較:一“主權立場清楚”,一“主立場模糊化”》。他表示,雖然蔡英文和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在“台灣前途決議文”中都能找到依據,兩人都說要“維護中華民國主權”。對北京的態度,蔡英文說“善意不變”,賴清德也主張“態度善意”。但是兩人有一個關鍵性的差別,賴清德強調他的原則是“主權立場清楚”,而蔡英文則採取“立場模糊”策略。

  林濁水認為,立場模糊策略可以短期產生關係相對較和緩的戰術效果,但是在代價是形同“默認”自己擁有獨立主權是不清不白或是不具備正當性,這在長期的戰略效果上負面很大。立場清楚戰略在短期會一定程度地升高緊張,但是長期則有促成中國像過去一樣逐漸習慣於兩岸分立尚非非法,甚至逐步接受台灣存在的合法性的效應。無論如何,當台灣在合法性上自我否定,固然是自取滅亡,而模糊化自我存在的合法性,也等於替北京構築攻台的合法性。 


  林濁水評論全文如下: 

  A、蔡賴兩岸政策由合而分 

  賴清德6月5日在台南市議會公開說他是“台獨”同時“親中愛台”後,“賴清德台獨,親中愛台”的爭議,就從台南延燒到美國台灣同鄉會,再燒回台灣;還由台南市議會直燒到“中華民國”“國會”、“總統府”。 

  “台獨,親中愛台”的說法一出台,馬上有人說賴清德是投變化球了,意在和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路線別苗頭,一下子,揣測紛紛云云;只是“總統”一開始就挺賴清德,強調他的“親中愛台”“和我們一直以來的看法一致。”。從美國回國後,賴清德密集接受媒體專訪闡述親中愛台的理念,賴清德說他的主張不只和“總統”一樣,甚至和民進黨各“直轄市”市長所謂和中、知中、友中等等說法也沒有什麼不同。 

  在這個階段,“總統”嘗試營造蔡賴兩人在兩岸政策上沒有扞格的氣氛;而賴則似乎單純地認為兩人政策真的沒什麼大不同。賴這樣想並不是沒有根據,因為民進黨主流人士差不多都認同<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人士兩岸政策的共同依據,而賴清德也認為他的主張在<台灣前途決議文>中都找得到根據。 

  9月25日賴清德在“立法院”答詢說自己是“台獨”工作者後,國民黨“立委”很自然的見縫插針,要逼出蔡賴兩人路線的差別。不過府院雙方都不願意隨之起舞,9月25日在“立法院”賴清德說,他雖然在答詢前並沒有和“總統”說到要回應自己是“台獨”工作者,但是“總統”一直知道他的想法,並且政府的兩岸政策是“總統”的權限。第二天媒體報道“總統府”方面雖然低調,但是到底不樂見賴清德講出“台灣獨立”,不僅因為兩岸關係很敏感,但是也擔心蔡賴關係因“兩岸政策不同調”被外界議論。(《聯合報/賴清德“直球對決” 與蔡不同調》)接著“總統府”正式澄清沒有什麼不樂見府院黨不同調的事。(《中央社/傳不樂見賴清德表態台獨 府:媒體移花接木》) 

  但是在美國和北京反彈後,蔡、賴雙方兩岸政策“一直以來的看法一致”、“沒有什麼不同綢”的說法終於再維持不下去了。美國重申一中政策、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未出席民進黨慶;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30日在北京國慶招待會上講話除了例行“堅決反對“台獨”外,還多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接下來,10月1日“總統”接受中央社專訪,說賴清德會這樣答詢,她事後才知道,她和賴清德會做觀念溝通,他們也都知道相互之間在職權上的分工,“不需要和“行政院長”講太多事情,他是一個有經驗的人,也應該知道分際和整體政策走向”。“相信大家後來都看到賴院長清楚說明了相關態度。” 

  至於賴清德,9月29日在“立法院”強調,他個人主張“沒有改變”,但是“行政院一定在蔡英文領導下,去維持兩岸關係的政策及穩定”。由此可見,賴清德在“高調”了兩天後,開始“低調”,開始把兩岸關係這塊回歸給蔡英文。接著在“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總統”和“行政院長”連袂出席,賴清德說,他對台灣前途一貫理念就是“我不論在什麼位置 ,堅持永遠不會變。” 

  最後,10月3日,賴清德終於在“立法院”表示,兩岸關係屬“總統”職權,但“我的政治主張和兩岸政策不同”。 

  北京和美國對賴清德“台獨”的主張反彈後,藍綠都有人對賴清德不以為然,有的認為他只顧自己的信念任性而為沒有兩岸戰略,有的認為他只顧拉攏深綠以擴大政治基本盤不顧大局。 

  然而,從市議會的錄影中,我們清楚地發現他口出“親中愛台”其實只是回應議員的即興之作,並不是蓄意投射權力遊戲的變化球;另一方面從幾次不同的媒體專訪中又可以看到他在市議會脫口而出親中愛台雖然是即興之作,但是親中愛台卻是他長期關注戰略考量下的自然反應,有脈絡可尋。 

  B、蔡賴關鍵差別:賴“主權立場清楚”,蔡“立場模糊” 

  固然,蔡、賴兩人的兩岸政策在<台灣前途決議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據,例如兩人都說要“維護中華民國主權”,又如蔡英文說對北京“善意不變”,賴也說他的原則是“態度善意”;但是兩人有一個關鍵性的差別,那就是賴清德強調他的原則是“主權立場清楚”而蔡英文則採取“立場模糊”策略。 

  賴清德總結他的兩岸政策說是“立場清楚、態度善意、政策彈性”,他說這叫“務實台獨”。 

  所謂主權立場清楚策略,依賴清德在“立法院”答詢時的話就是“台灣是一個國家是事實,因為國家組成元素是人民、土地、主權,台灣國號叫中華民國,有2300萬人口,有 3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台灣都是主權獨立國家。”;相對的,蔡英文絕對不會承認她採取立場模糊策略,只是在2016年520就職演說中強調她的兩岸立場依據是<中華民國憲法及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而增修條文一般的看法,在主權立場上有一定的模糊性。這個模糊性,馬“總統”可以拿來做他“兩岸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論述的依據;而許宗力、黃昭元也可以拿來當論述“兩國論”的基礎;而北京則強調統一是<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憲法”命令。 

  儘管台灣社會,“台獨”已經是主流價值,但是政、媒建制菁英一直有個流行的說法是如果台灣獨立立場清楚就是對中國的不善意,“總統”就是在這個脈絡下採取立場模糊策略;相對的,賴清德試著突破流行觀點。賴清德認為兩岸不能一直呆在只是由北京片面負責定義善惡和出題而台灣負責答題的處境。他認為強權縱橫固然是台灣擺脫不了的客觀事實,但是台灣不能“只是在強權的圈子內打轉”,換句話說,美、中、台間有重大利益重疊的地方,也有互相無法涵攝的所在,台灣自己的利益要自己很謹慎地自我珍惜。—不只是民進黨得這樣,甚至,像國民黨的一中各表,雖然民進黨和中國都不以為然,但是國民黨也一直不願改口。 

  C、台灣立場模糊並不是北京要的“善意” 

  然而台灣立場模糊並不是北京要的“善意”。 

  2015年北京就放話要蔡英文在2016年520就職演說中答北京出的題。“總統”依北京傳遞過來的訊息,包括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美國公開的說法非常認真地答題,結果520黃昏北京說蔡英文必須補考。 

  表面上是只要“總統”接受九二共識就及格了,但是真的嗎?國民黨就是百分之百接受九二共識的,但是現在北京認定國民黨的答卷一樣不及格,北京要國民黨必須正式改棄一中各表才能過關。 

  在北京看來國民黨以九二共識掩護一中各表,偷渡“中華民國”是一個無法接受的“模糊技倆”,模糊是不能過關的。 

  那麼北京是雙重標準,容許民進黨採取九二共識立場而不容許國民黨嗎?不是,北京的統戰原則是,台灣的“台獨”勢力強大時,民進黨放棄“台獨”退到九二共識的模糊地帶是好的,但是,台灣“台獨”勢力消失後,民進黨就必須進一步放棄九二共識的模糊地帶而接受一中原則了。 

  中國真正的立場是不接受台灣在主權上有和中國不同的模糊空間的。這一點北京在2000年<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政策>白皮書中有非常清楚而詳細的說明。 

  白皮書這樣界定“中華民國”政府:只是“中國領土上的一個地方當局”。北京這一個立場非常清楚,沒有模糊空間。由於北京這個立場到現在一點也沒有改變。所以,順著北京的統戰原則再逆向推演,結論便是這樣: 

  “台獨”的存在保護了“中華民國”的階段性的模糊存在,或者是說“台獨”拉大了兩岸角力的戰略縱深。1990年代在討論到這一個問題時,民進黨中有位著名謀士對民進黨主張“台獨”很不以為然,認為縱使“台獨”拉大了台灣戰略縱深,為什麼兩岸間民進黨要扮黑臉。 

  只是問題是: 

  一、假使民進黨不扮黑臉,誰來扮演;
 
  二、當“台獨”成為台灣社會主流後,在台灣,“台獨”的臉不是由黑轉白了嗎? 

  三、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民進黨放棄“台獨”不是放棄了社會主流力量,把他拱手讓人嗎? 

  一方面,北京對台灣不會滿足台灣的模糊立場,另一方面北京處理台灣時不只是考慮到他在主權上的問題,也考慮到在中國產業戰略和全球戰略中台灣的籌碼價值,因此,蔡英文以維持現狀為名的立場模糊戰略,北京並不埋單。“總統府”方面認為經過一年多來兩岸關係已經回穩,其實並非如此。 

  事實上“總統”原先非常自信的2016年520演說北京不只沒有埋單,甚至她演說之後還進一步在國際上和兩岸間持續對台灣施壓。 

  如今對賴清德“台獨”工作者的發言,北京雖然反彈,但比起過去,北京的措辭並不特別嚴厲,何況比起“總統”在2017年8月8日“凱達格蘭論壇,2017亞太安全對話”中發表演說引起的北京對台施壓的力度仍然遠遠不及:在演說中“總統”雖然強調“致力於維持現狀,希望能一起找出兩岸互動的新模式”但是因演說中涉及國際政治發言有完全不符北京要求的標準答案,中共竟然短短不到一星期,派出軍機飛繞台灣4次,威懾密集程度超乎過往,更不用說比這一次“台獨”工作者風波了。(《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蔡英文呼籲兩岸新模式;北京回以軍機密集繞台威懾》) 

  D、立場清楚和善意緊密關連 

  由於一方面台灣獨立已經是台灣社會主流價值,另一方面,北京長期以來在外交打壓,在經濟上戰略磁吸打壓戰術讓利,(《風傳媒/林濁水專文(下):馬習會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因此台灣社會對北京政府長期累積了強烈的不信任感,在這種民意條件下,台灣政界人士要採取對中國善意的措施都非常瞻前顧後,小心翼翼。 

  在這樣的情境下,竟然連馬“總統”都認為說他親中是對他抹黑。 

  假使對中國善意是台灣應該長期持有的態度,那麼政界人士在對中國善意上小心翼翼一個最關鍵因素是怕被質疑在維護主權立場上動搖出問題。這便導致了一個結論,就是愈是在台灣主權立場上愈被社會大眾信任,才愈可以放心對中國採取善意。就在這樣的邏輯下,賴清德可以做到馬“總統”做不到的,講自己親中而不怕被抹黑。 

  事實上,蔡英文顯然就是因為採取了模糊立場以致於在對北京的善良表達大有失誤。在2015年當習近平以現任的台灣“總統”馬“總統”做媒介向未來的台灣“總統”蔡主席表示善意時,蔡主席就是過度矜持而不敢正面回應。例如當北京宣布開放中國起飛飛機可以在台灣機場中轉時,蔡英文不敢正面肯定,而“安全”地回“平常心看待”;又如習近平願意和台灣“總統”在新加坡會面,本是非常正面的事,但是當時的蔡主席予以負面抨擊。蔡英文當時的反應都平白讓她失去了改善和北京關係的機會。 

  由於立場模糊,有時也使她不敢適當的保護台灣應該有的主權利益。例如馬“總統”派到WHA的代表,依例會在大會中發表演說,凸出“台灣”的稱呼,而蔡英文竟然下令代表不准提台灣。 

  E、北京愈把台灣當作自己管轄不到的國家,兩岸愈能建立制度化的、互惠的往來關係 

  一直到1990年之前,兩岸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當時根本沒有人會料想得到雙方經貿和民間交流竟然發展到今天這樣密切的程度,其關鍵正在於1980年代為了讓台灣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扮演積極作用,北京釐定了“內事外辦”的策略,以“台商比照外商管理”的原則訂定台商管理辦法,而不死硬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年分管理台商。可見愈承認兩岸是互不隸屬的兩個國家,兩岸愈能互惠地往來。 

  F、“立場清楚、態度善意、政策彈性”對內、對外的戰術和戰略意義 

  一方面北京為了國家的中長期利益,雖然統一的立場不變,但是在2000年的<白皮書>和<反分裂國家法>中已經先確定了“兩岸尚未統一;但是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現實從未改變”的立場。這立場在邏輯上相當矛盾,但是在兩岸關係上這表示了中國必須嚴肅地面對兩岸分立的現實究竟合法還是非法的問題而難以迴避。於是這段邏輯上有瑕疵的話在現實上的意義就是“兩岸分立的現狀尚非非法”,在這樣的定義下,和台灣進一步協商往來秩序才在合法性上站得住腳而有助於雙方關係的良性發展。 

  無疑的,這表示北京在經過了半世紀的僵持,終於習慣了兩岸分立的現狀,而以“尙非非法”加以定位。 

  無疑的,北京這樣地“逐漸接受事實”的長期發展是正面而健康的。依這脈絡下來,就可以這樣地用賴清德的“立場清楚、態度善意、政策彈性”的務實“台獨”來看當前的兩岸關係: 

  立場模糊策略可以短期產生關係相對較和緩的戰術效果,但是在代價是形同“默認”自己擁有獨立主權是不清不白或是不具備正當性,這在長期的戰略效果上負面很大。 

  立場清楚戰略在短期會一定程度地升高緊張,但是長期則有促成中國像過去一樣逐漸習慣於兩岸分立尚非非法,甚至逐步接受台灣存在的合法性的效應。—無論如何,當台灣在合法性上自我否定,固然是自取滅亡,而模糊化自我存在的合法性,也等於替北京構築攻台的合法性。 

  另外,立場清楚,在面對台灣內部激烈獨派採取冒進路線向政府施壓時才有處理的正當性和能量。假使政府採取模糊立場,那麼民眾對北京和台灣政府的擔心持續上升,結果是公投獨立、制憲正名的聲勢必愈來愈得到民眾呼應,並造成激進派侵奪務實“台獨”或穩健“台獨”的基盤的結果。 

  台灣民眾絕大多數是支持穩健“台獨”的,但是一旦穩健“台獨”缺位,民眾勢必走向激進化。這樣的變化台灣已經發生過一次了,那就是陳水扁2000年上台宣布四不—不“台獨”,結果是台聯迅速成長,到後來逼使陳水扁在2004年“立委”選舉時不得不採取激進路線加以壓制。美國如果回顧台灣這段令國務院官員手忙腳亂的過去,實在應該重新評價賴清德的主張才對。 

  雖然“憲法”並沒有規定兩岸政策專屬於“總統”,但是從李登輝“總統”以來,兩岸政策專屬於“總統”已經成為憲政慣例,賴清德態度很清楚,這慣例他會遵循。這麼一來,務實“台獨”就繼續只是賴清德的個人意見而不是國家政策了。 

  然而蔡英文的立場模糊戰略難道不是走得蹎蹎跮跮?和中國長期維持和平互惠的長期戰略目標既看不到,在短期的戰術目標上也經常出狀況?那麼蔡英文把“立場清楚、態度善意、政策彈性”戰略對內、對外的戰術和戰略意義重新看一看絕對是好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