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陳益源談廈門孩子被賣到金門悲慘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8-08-18 00:21:12


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特聘教授陳益源。(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金門8月18日電(記者 高易伸)有關金門與廈門的千絲萬縷,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特聘教授陳益源接受中評社訪問從“文學的角度”切入並帶到認同的問題上。陳拋出“金門文學何在”以及“金門文學是不是台灣文學”兩個提問。他給的答案則是,“既在金門又不在金門”、“既是、又不是”。為何會有如此奇怪的問題與弔詭的答案?他說,因為金門的地理位置、現代文學甚至認同本身就是如此特殊。

  此外,陳益源說,1937至1938年間日軍佔領金廈兩地導致“僑匯中斷”,更發生許多廈門孩子被賣到金門的故事。這些故事應該趁我們還來得及的時候把它紀錄下來。

  陳益源曾任台灣文學館館長、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等職。今年二月借調至金門大學擔任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學術專長領域涵蓋古典小說、民俗學、民間文學、越南漢文學等。陳出版專著25部、編著專書50餘種,獲頒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越南社會文化貢獻勳章等,長期投入民間信仰、閩南文化與金門學的跨國跨領域合作。 

  對於金門的特殊性、歷史性與認同感,陳益源指出,金門素以閩南文化、僑鄉文化、戰地文化聞名於世。兩岸處於戰火之時,金門是最前線,但當兩岸希望和解共融之時,金門又是一塊搭建友誼之橋的跳板。

  陳益源說,我們的治權及於台澎金馬,他雖不是金門人,但卻時常設身處地為金門著想。他相信金門人在認同上一定帶有許多無奈,因為政治上的因素不是金門人能決定的,也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去尊重金門人的想法。金門人如何思考兩岸關係,或對兩岸發展抱持著如何的期待,他認為台灣當局應該多問問金門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