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高成:藍找回九二共識提倡者就是不放棄
http://www.CRNTT.com   2020-04-17 00:23:58


王高成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中評社台北4月17日電(記者 黃筱筠)中國國民黨目前透過改革委員會希望提出新的兩岸論述,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王高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兩岸論述找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前“立委”林郁方擔任召集人,這是非常明智的決定。國民黨不能放棄九二共識,若在蘇起參與下能夠找出一個能反應九二共識精神的新論述、替代方案,也是兩全其美方法。“九二共識與蘇起綁在一起了”,中國大陸對國民黨的兩岸論述也會比較放心。

  王高成為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台灣大學政治系研究所碩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系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國際事務副校長。研究專長包括國際關係、美國外交政策、亞太區域安全、兩岸關係、美中台關係。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兩岸論述組日前首次開會,會中一開始先推選召集人,創造“九二共識”一詞的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推薦熟悉外交國防的前“立委”林郁方擔任召集人,在眾人支持下,林郁方扛起這個責任。

  對於國民黨正在討論兩岸論述,王高成對中評社分析,九二共識並不壞,還是應該要保持下去。過去經驗驗證九二共識有助於兩岸維持和平穩定,有助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對於台灣是有幫助的。只是因為九二共識被民進黨片面曲解,透過民進黨宣傳讓很多人誤解,被扭曲、污名化。

  他認為,國民黨應要堅持原本立場,而不是放棄九二共識,應讓九二共識內涵讓更多台灣人了解。他建議,九二共識是什麼?很多人確實不知道,但是當時就是“一中各表”,那就是國民黨的說法,或者説可以論述為“體現一中各表的論述”,這樣人民會釋疑。過去人民會質疑九二共識是否變成一國兩制,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馬英九執政時代,“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王高成表示,對於論述九二共識最好方法就是增加“體現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不必去討論要不要放棄九二共識,那是自毀立場、治絲益棼。如果國民黨沒有一個更好說法,對於基本支持者難以交代,如果放棄九二共識,恐怕會流失更多選票,不見得會有更多人進來,反而失去過去支持者,也失去跟大陸交流的基礎,對於台灣來說也是損失。

  他強調,這時候真的是國民黨的關鍵時刻,他公開跟國民黨領導人喊話,要制定國民黨兩岸論述的時候,要非常謹慎小心,不要最後畫虎不成、得不償失,不要讓國民黨更加危險,成為雙輸的局面。

  國民黨找蘇起擔負兩岸論述的工作,是否就是確認九二共識的路線,王高成對中評社表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還是務實的,當然江一開始也有聲音希望放棄九二共識,後來發覺風險非常高,所以請蘇起回來,等於是對黨內外公開宣示,“把九二共識提倡者找回來,就是宣示不會放棄”,不管怎麼調整詮釋,“不會失去九二共識精神”,這是一個很務實而明智的決定。

  他認為,找出一個替代方案也是解套的方法,這是非常務實的作法,就看之後國民黨如何凝聚替代名詞,就算不是用九二共識名詞,“在蘇起參與下,也可以找出一個替代方案,但是又能反映九二共識清神的新論述”,如果可以這樣,也是兩全其美的方法,“九二共識與蘇起綁在一起了”,中國大陸對於國民黨也比較放心。

  王高成表示,江啟臣可能一開始也不是支持這樣路線,但後來發現不是這麼,勢必面對黨內務實派的壓力,當然請蘇起參與,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也很高興蘇起答應成為兩岸論述小組的成員,這會有助於釋疑,化解各方疑慮,但是最後還是要看論述內容是什麼。

  至於蘇起會不會遭到國民黨激進派砲轟?他則説,目前還無法預判,但江啟臣當選黨主席時,陸方連賀電都沒有給,就是質疑江的兩岸論述,現在這樣是比較穩定的作法。對內部支持九二共識路線的人,也不讓他們失望而流失,也比較不會影響兩岸關係。

  他更坦言説,如果國民黨完全要按照民進黨的路線去論述,那支持國民黨的選民會認為跟民進黨有什麼不一樣,“國民黨不要因為一時選票流失,就放棄國民黨的資產”。

  國民黨內有人想放棄九二共識,是否擔心蔡英文獲得817萬票支持,無法讓選票回流國民黨?他則說,但是政治是核心理念價值要堅持,選民可能有疑慮,但是政黨要對選民解釋,雖然順勢可以做些調整,但不能把根本的核心價值放棄。不能因為一次選舉,就放棄核心價值,就像民進黨“台獨”立場,也有過壓力,但是民進黨一直有其他論述取代,但民進黨絕對不會講一中,就是慢慢論述讓民眾支持,國民黨不能一次失敗,就沒有信心。

  他表示,搞不好蔡政府執8年後,把兩岸搞得非常緊張,選民搞不好又會支持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國民黨千萬不能自失立場。他也肯定找蘇起回國民黨這是非常好的開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