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宇勛受訪。(中評社 李其樺攝) |
中評社嘉義5月30日電(記者 李其樺)中美對抗日趨緊張,全球是否要走向新冷戰局面?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楊宇勛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國需要中國這樣的假想敵讓自己強大,取得合理擴張的藉口。台灣走單邊主義完全親美存在風險,因此日本、韓國與美中保持平衡關係的戰略,值得台灣借鑒。
楊宇勛為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任教中正大學歷史系,學術專長為宋史、宋代社會史、宋代財政史。
中美持續對抗,對東亞政經局勢的影響?
楊宇勛指出,在特朗普執政前兩年,日本起初跟美國非常友好,當時日本希望聯美抗中,但後來特朗普決定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就破壞日本的戰略基調,畢竟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太高,讓日本有點擔心。從過去這一年來的發展,日本跟中國的關係反而相對友好緩和,且與中國盡量降低政治和歷史的對抗因素。韓國長期欲取得在中美之間平衡,朝鮮多半仰賴中國的支持。因此,在東亞採取聯美抗中的國家,目前只有台灣。
中美為何會走向新冷戰?所謂新冷戰的定義為何?
楊宇勛說,美中之所以會對抗,最大的原因在於中國崛起,特朗普雖然特立獨行,但總戰略目標相信出自美國國務院。所以稱為新冷戰、新圍堵,因為與過去冷戰以軍事、外交為主,簽署軍事協防條約;但現在是以貿易協定或科技圍堵、資源供給的方式來對抗,軍事、外交居於輔助地位。例如,美國對華為5G的經濟制裁,未來也勢必對華為窮追猛打且圍堵到底。
假使美國政權輪替,美中對抗趨勢是否會繼續下去?
楊宇勛肯定表示,美中對抗還會繼續下去,假使特朗普在年底大選落敗,換了拜登上台,可能與中國保持友好1、2年,接下來中美的對抗模式還會繼續,因為中國依然會崛起。再者,中國是共產國家,跟美國民主式的思維相左。即便今天中國是民主國家,在國際戰略上,美中還是會走向對抗。
楊宇勛認為,也許中國未來不會想像那麼強大,但美國需要一個假想敵讓它自己更強大,讓美國與他國的軍購行為,或者在世界上採取任何行動具有正當性,把對外擴張的行為合理化。但即使中美繼續對抗,也不至於會像過去美蘇對抗那麼激烈,有你沒有我的零合遊戲。
中美對抗對兩岸關係有何影響?美國頻打台灣牌是否讓台灣增加危險?
楊宇勛表示,台灣被利用表示本身有價值,但既然作為工具,台灣也要小心,工具沒有利用價值,就隨時會被丟掉。因此台灣要知道自己的利用價值,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實力,不能一面倒依靠美國,萬一美國靠不住,台灣就麻煩了。
楊宇勛認為,日本在這四年變化很明顯,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關係,韓國同樣也在中美保持平衡,兩邊都需要它。但是台灣卻是走單邊主義,也與島內政治情況有關,這值得台灣借鑒。
談到未來兩岸關係將如何發展?楊宇勛認為,兩岸想要回去很難,從2020大選選票結構來分析,年輕族群因為香港因素大多數投給民進黨,隱含抗中的味道,至少這十年兩岸很難走回去,因為蔡政府必須向選民交代,即便有心想讓兩岸從冷戰走向和解,從選票結構上很難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