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東杰。(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2月3日電(記者 方敬為)大陸軍機繞台頻率不減,據台軍方統計,今年迄今只有1天未記錄到驅離廣播。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杰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北京舉動主要是在測試美國拜登政府的對中態度,同時在美國新政府外交戰略退卻的時刻,拓展對美的戰略空間,並非針對台灣而來。大陸所有軍事行動的對象主要仍是美國。
蔡東杰指出,事實上大陸軍機進入的防空識別區(ADIZ)並不等同於台灣空域,該識別區是美國畫設,非台灣畫設,基本上台灣並沒有權利要求大陸軍機轉向,所以嚴格說起來,北京派軍機飛越美國畫設的ADIZ,是在挑戰美國意志的延伸,目標從來就不是台灣。除非軍機真的飛到台灣空域內,也就是台灣向外12海浬上空的範圍,才是在劍指台灣。
蔡東杰,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日韓總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並擔任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會理事長等職。
針對大陸在台海的軍事行動,並未隨著拜登政府上任後減少。蔡東杰表示,撇除軍事行動,其實包括北京、台灣,從拜登就職後,兩岸在外交辭令及發言上都轉趨低調,相較於特朗普執政末期兩岸的劍拔弩張,可以明顯在最近的一個月當中感受到,兩岸的主事者都刻意保持安靜、觀望的態度,甚至連兩岸之間的互嗆都減少許多,因為都在觀察美國新政府未來的外交路線走向。
外交發言的部分兩岸雙方都自我克制,蔡東杰解釋,“文攻”這種東西很具體,說出來的話、文字,不可能當作沒有發生過,所以現階段唯一可以使用的只剩下“武嚇”,軍事行動的比較具有模糊性,解讀空間很大,也就是說,北京派軍機繞台代表什麼意思?沒人可解答,大家可以自行想像。
蔡東杰指出,從戰略的角度來看,任何的戰場都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以當前的美中大局而言,拜登對中國不可能採取跟特朗普一樣的全面對抗政策,如果拜登講究的是一種競合關係,只要不是採取全面的對抗,基本上就代表美國有戰略退卻的跡象。
美國退卻中國當然要前進,蔡東杰表示,對北京而言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外交方面不去搶話講,不挑釁,保持戰略性緘默。可是在軍事行動上則要有戰術性的前進,因為美國戰略退卻,其所退出的距離就是中國拓展戰略空間的機會,北京派出軍機進入美國畫設的ADIZ,就是如此道理。
除了拓展戰略空間外,蔡東杰進一步指出,事實上也是在測試美國的反應,雖然明白拜登政府上任後對中戰略會退卻,但真實狀況還是要試了才知道。所以中國的軍事行動另一方也是在試探,看美方目前的反應如何,透過軍事行動去測知美國實際上到底會不會退卻,或者會退卻多少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