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台灣國家正常化” |
中評社╱題:“‘台灣國家正常化’:蔡英文力拼的‘政治圖騰’” 作者:周天柱(上海),上海台灣研究會理事、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摘要】蔡英文在目前公開“台獨”幾乎不可能的前提下,想方設法迂迴變通,啟動上世紀90年代李登輝的“獨台”論,塑造新世紀20年代的現實版與創新版。而表層“獨台”的最大“優勢”在於,可為“台獨”作掩護:若印太態勢對“脫中”有利,迅即亮出“台獨”底牌,進而直指既定方針——“台灣國家正常化”。若周邊情勢對台不利,那退一步回到“維持現狀”。總之削尖腦袋注重乘虛而入、百般鑽營。但不管怎麼樣,蔡英文的終極目標皆是實現“台灣國家正常化”。袛有走到了這一步,才算真正成功。
執意追求個人歷史定位的蔡英文又有驚人之舉。不久前在島內“極獨”團體“台灣國家聯盟”舉辦的“2021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上,蔡英文發表了精心準備的書面講話。此一講話的要害在於首次公開談論了其本人朝思暮想的核心意涵,即“台灣國家正常化”。這個講話一出籠,即刻引爆島內政壇。藍綠各方都認為,在兩岸關係劍拔弩張的關鍵時刻,蔡英文以“總統”身份、筆下引述的方式,首肯、認同最敏感的政治議題——“台灣國家正常化”,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並將台灣引入全球最危險的地區。
談及“台灣國家正常化”這個長期以來島內政壇頗具爭議的議題,令人不禁回想起2016年11月李登輝接受日本產經新聞專訪時所闡述的一番話。李在專訪中表示,對蔡英文上台執政非常期待。因為這涉及到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蔡英文“必須讓國家正常化一步步向前推進”,也應該要有“和中國之間發生什麼事情都會處理”的“決斷力和勇氣”。
而此次蔡英文在“極獨”派舉辦的會議上所作的的書面發言第一次明確表明,她一改以往“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言行,公開接受黨內“最獨”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因有美國的大力支撐,蔡在後疫情時期為所欲為,“已踏出了重要而又極為危險的一步”。
一、蔡英文的“分裂夢”重在“主權獨立”
在李登輝執政後期,李親自精心培養蔡英文。從一體兩面來加以觀察,蔡是極為感恩戴德;而李也是相當成功。從蔡早期的步步遵循李的“台獨”“獨台”路線,到蔡勝選執政後的一系列游離於“台獨”——“獨台”的創新,內中似乎都有李的影子,又似乎更有高李一籌的種種“高光表現”。
縱覽近30年的時光,享有“政治精算師”之稱的蔡英文對“台獨”,乃至隨“勢”游離的“獨台”追求從未動搖,韌性十足,同時又頗講究策略手腕。因“台獨”公開觸犯、對抗聯合國的“天條”,得不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支持,無奈之下袛得改弦易轍,暫且先將“台獨”深埋在心;“獨台”“利在分裂”,袛要脫離中國即好。這種看似矛盾,但卻是蔡英文最善於操弄的政治把戲,最典型的是反映在今年4月曾隨同拜登摯友、美國前參議員陶德訪台的美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接受日媒專訪時的一段話語:蔡英文表示,不打算發表台灣“獨立宣言”,認為沒有必要發表,因為台灣已是“實質獨立”,多數的台灣民眾都認為台灣已有“獨立”的地位。這就清楚表明,“較識時務”的蔡英文在目前公開“台獨”幾乎不可能的前提下,想方設法迂迴變通,啟動上世紀90年代李登輝的“獨台”論,塑造新世紀20年代的現實版與創新版。而表層“獨台”的最大“優勢”在於,可為“台獨”作掩護:若印太態勢對“脫中”有利,迅即亮出“台獨”底牌,進而直指既定方針——“台灣國家正常化”。若周邊情勢對台不利,那退一步回到“維持現狀”。總之削尖腦袋注重乘虛而入、百般鑽營。但不管怎麼樣,蔡英文的終極目標皆是實現“台灣國家正常化”。袛有走到了這一步,才算真正成功。
從關於國家定義的學說,任何一個現代國家,都由四個要素組成:即人民、疆土、主權、政府。蔡英文上台執政後,以她獨具的思維標準衡量,披著“中華民國”外衣的台灣政權,似乎已經具備了四項要素中的三項要素,就是尚欠“主權”要素還未能得以完全具備。而“主權”要素中最欠缺的有兩項內涵急需補白、補短、擴充、強化:
一是“正名”。不能想像一個“獨立”的“正常國家”,竟會連正式的“國名”都沒有。按蔡英文們“獨到”的政治眼光,儘管目前台灣對外稱“中華民國”,但要搞清楚這一“國名”的溯源產生於1912年的中國大陸南京,離開當今已有近110年之久。如此甚遠的地理距離,如此長久的時日之隔,海島台灣與“中華民國”還扯得上什麼關係?!但使民進黨當局最為恐懼的是,袛要一提起“中華民國”,兩岸尤其是國際社會,就會條件反射地聚焦“一個中國”,來自大陸的“中華民國”與大陸有著如此千絲萬縷的密切關係,這對綠營絕對是“致命的威脅”,務必儘快更名。但真要更名,就當今的情勢而言,又不能圖一時痛快,丟棄“中華民國”外包裝,否則就是確確實實的“法理台獨”,自取滅亡。如此這般真稱得上是全球最難解的“政治卷的哥德巴赫猜想”。
二是“固邦”。眾所周知,世界上任何一個正常國家都應有必不可少的邦交。近半個世紀不但是聯合國沒有承認“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而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主張“一個中國”,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如果連僅存的15個“邦交國”都失去,就將不具備作為“獨立主權國家”最重要的要素,民進黨當局就將完全破產。
“中華民國”僅存15個“邦交國”的鐵的事實清楚表明,全世界絕大多數主權國家都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合法存在”,都不承認其擁有所謂的“主權與治權”。台灣基本處於被聯合國成員國共同封殺、抵制、制裁的狀態。放眼全球,極少出現過這樣一種情況,自稱是“國家”的“國家”,被聯合國排除在外,得不到絕大多數主權國家認同。
為儘快擺脫上述困境,蔡當局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不惜一切代價,堅決阻止手中的“邦交國”的繼續丟失,並力爭挖大陸的牆角,引誘、拉攏大陸的“邦交國”“棄暗投明”,藉以強化台灣作為“獨立主權國家”的特徵。
二、大擺更改“國名”迷魂陣目的何在
國名,是一國之名。古語曰:名不正則言不順。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名正是何其重要。島內的綠營勢力當然深知這個道理。日前擔任“憲政改革小組”共同召集人的“總統府資政”姚嘉文披露,當年“外交部次長”楊西昆曾向蔣介石提出,將“中華民國”改名為“中華台灣共和國”,遭到蔣的否定。這說明島內的分裂勢力很早就有與對岸是不同國家的想法。
蔡英文極為重視台灣“國名”的更改。因為這不僅僅是民進黨政權與國民黨政權的根本區別,而更重要的是,關係到民進黨政權的建立、生存與安危。而從1986年9月民進黨成立後,有關台灣“國名”的變更,隨著一波又一波的“獨台”、“台獨”鬧劇的上演,幾乎一刻也從未消停過。
35年來的台灣“更名醜劇”基本可分為三個時期、六個階段。
一、李登輝時期:
對於“台灣獨立”,李登輝的核心觀點認為,台灣已經是“獨立的國家”,現在講“台灣獨立”會引起國際社會誤解。不如朝向“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的共識努力,才能讓台灣成為“正常的國家”。對外的稱號是“中華民國”,而內宣則渲染“中華民國在台灣”。透過現象看本質,因島內的“台獨”勢力尚未羽毛豐滿到“獨自成氣候”,李登輝雖與綠營沆瀣一氣,同流合污,也袛能無奈、頑固堅持走“獨台”之路。
二、陳水扁時期:
首次完成政黨輪替的陳水扁是十足的“台獨理想主義者”。既然好不容易鑽了國民黨內部分裂的空子登台執政,那就決不能窩窩囊囊繼續推行李登輝的“獨台”方針,要幹就要“正名制憲”。為了迷惑台灣社會,阿扁曾拋出“中華民國四階段論”,即“中華民國在大陸、中華民國到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這些都被國民黨質疑為“以中華民國為殼的‘台獨’論”。
不管是李登輝嘴里的“中華民國在台灣”,還是陳水扁鼓吹的“中華民國是台灣”,充其量是對內宣傳的所需,其根本的內因是為國民黨或民進黨在台灣的執政尋找法理上,甚至法源上的合法、合理的根據所在。陳水扁僥倖上台後,鉚盡全力為“台獨”升級張羅,一刻也沒有消停。不管是“中華民國到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還是“中華民國是台灣”,這全是民進黨內宣的伎倆,絕不是什麼正式的“國號”,甚至連雛形都稱不上。在“台獨”政權中,絞盡腦汁、鬥膽炮製的第一個外宣“國號”,是令人笑掉大牙的“中華民國(台灣)”。陳水扁的原意是與“中華民國”切割區分,而實際上此一外宣的“國號”更映襯了“台灣”的地位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省份,而不是一個“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