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之後,對於北約、日本、韓國等會有更多支持。而美國撤軍之後被炒作也會撤軍以色列等,拜登要強調集體承諾,才會有此番發言。我們可以從日韓高峰會談中,也有把台灣關係納入日本外交議題,拜登是當機力斷提及對台灣的防衛承諾,希望用最短時間內,讓大家知道美國決心。
他指出,美國自阿富汗撤軍是因為地緣政治轉變,恐怖組織已經不是美國最大威脅,美國要把重心放在中國、俄國的挑戰。拜登強調北約跟日、韓就是針對俄國跟中國,也是對民主同盟的堅持。美國在阿富汗駐軍20年,都無法讓阿富汗成為民主國家,阿富汗也無法給予美國很大幫助,且又消耗美國力量。當美國離開阿富汗時,有心人新炒作會背棄台灣的“疑美論”,對拜登、對美國都造成衝擊,讓美國意識到要需要有更強硬的回應,才會有拜登這樣發言。
拜登提及北約是回到冷戰架構?董思齊表示,過去特朗普是雙邊、單方作法,但是拜登現在著眼多邊合作。為什麼提北約、台日韓是對應中俄,美國一再強調要集中心力去對付中國跟俄國。台灣、韓國、日本、北約跟阿富汗是不同。相對阿富汗是失敗國家,無法控制政治、經濟,民主也無法落實,美國繼續駐軍阿富汗也無法有很大改變,美國經濟上親近民主的政體,會是美國更需要保衛的盟邦,對拜登來說會透過各種保障機制保障台灣。
拜登的說法代表美國從戰略模糊轉變為戰略清晰?他表示,清晰部分應該不是說對台灣保護的承諾,而是美國對中國競爭的態勢,這樣態勢越來越清楚。美國不會直接把任何國家當對手,因為之前處理恐怖主義,現在恐怖主義對美國來說,已經不是最主要議題,現在更明確是表達出對中國競爭關係,因為意識到中國對美國民主制度影響,美國捨棄對中國策略模糊,對中策略越來越清晰。
他指出,中國有一個中國原則,美國也有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有所調整,要給中國更大壓力,才產生對台灣戰略模糊的改變。
至於蔡政府的回應只有強調《台灣關係法》跟“六項保證”是相對低調的回應?董思齊認為,對於台灣來說美方的回應,台灣是感謝美國對安全上的幫助。但是台灣外交關係受到中國挑戰與壓力,台灣內部有些人要借題發揮疑美論,懷疑美軍拋棄台灣的說法,某種程度是台灣內部影響,才驚動美國回應。
他表示,“總統府”的回應是認知到對於大國來說,可以用大戰略集體防衛。但是對於台灣在區域裡不是大國,我們更需要專注跟美國之間的實質密切合作,這些合作要有正當性,就要回到《台灣關係法》或是台美之間的默契或是協定,這會比強調北約以及與日本、韓國關係更有效應,美國對台灣承諾不是架接或是放在其他組織國家之上,台灣跟美國有原本的實質互動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