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南投縣長彭百顯表示,台灣要有和平聲音,但現在主流媒體之下,這些聲音出不來。(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7日電(記者 黃筱筠)《中國時報》總編輯王銘義今天在呂秀蓮舉辦座談會上表示,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提及一個中國四個地區,這個論述是台灣執政的憲政基礎點,執政黨應該要透過公共論壇找到一個平衡點,“台灣成為世界關注焦點,不見得是喜劇,也可能是悲劇”。
前南投縣長彭百顯今天在座談會提到,台灣要何去何從,要尊重台灣人民,台灣民眾要的是和平不是戰爭,台灣要有和平聲音,但現在主流媒體之下,這些聲音出不來,他也感到很納悶。
呂秀蓮今天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從馬關屈辱談“兩岸和平與尊嚴”座談會,出席者有《中國時報》總編輯王銘義、前南投縣長彭百顯、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
王銘義指出,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到有關於台海言論引起關注,有些繼承戴高樂自主外交的概念,以及要不要因為台灣議題,介入在美中之間,就算美國是盟友,也不應該是附庸國。
他指出,所以台灣在親中、親美、親日底下,台灣要扮演何種角色?雙英出訪就是兩個中美強權的操作。我們要坦率的說過去一年來,台灣引起關注,就像外媒形容台灣變成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為什麼一年內政府會把台灣變成這麼危險,這個情況有趣的是一種悲劇。
他說,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日軍接收台北,當時俄、德、法等國際列強關心台灣海峽自由航行問題,經過100多年這個問題還是存在。他呼籲當局,不能尊重美國利益,忘記台灣利益,這是現在被質疑的地方,也不應該極端對立、仇中。馬習會至少可以找到戰略性模糊,這對維護和平關係至關重要。
彭百顯提到,要從歷史來看才能找到兩岸解決方式。雙英出訪一個往東,一個往西,最後形成對立、形成衝突,台灣是要衝突、對立、要戰爭嗎?不管哪一國在太平洋對岸或是在台灣海峽對岸,都曾是夥伴、兄弟關係,但是現在要和平,卻要在中美對峙之下,選擇一個,那台灣還有尊嚴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