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努力的精神 就沒有實現目標的可能
相信很多港人都記得,前總理朱鎔基訪港時用普通話背誦了連很多港人都背不下來的《獅子山下》歌詞,這首代表了港人奮鬥精神的歌曲一時間再度風行,很多港人也為之深感榮耀。其實,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朱總理背誦這首歌詞,除了讚揚以往港人的奮鬥精神,又何嘗不是對現今港人的善意提醒。
朱鎔基前總理針對香港的另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語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作為一個有著雷厲風行的風格的總理,對有著良好條件的香港特區不能及時得到迅速的發展,當年可以說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是以痛惜之情對香港作出了比較直接的批評。這種相對直接的批評在當時受到一些人的反對,後來朱鎔基背誦《獅子山下》歌詞,似乎也委婉地表達了一種擔憂。
香港人曾經最為自傲的是吃苦耐勞的奮鬥精神,與面對逆境在自強不息,但是現在這種精神似乎難以為繼。人們整天看到的是對奢華的豔羨,對辛苦的抱怨;一些政客整天慷社會之慨要求增加福利,而不顧香港經濟體系的承受能力;一些團體則尋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打著“為民請命”的旗號罔顧大眾的利益。
《獅子山下》之所以能夠膾炙人口,就是因為歌詞鼓舞了港人的鬥志、散發了港人的自豪、引發了港人的共鳴。問題在於,香港社會被高增長的光環籠罩太久,年輕一代對高收入的追求太多,對高消費的奢望太強,卻又面臨著整體經濟成長缺乏動力、科技創新缺少能力、實行目標缺少魄力的現狀。這種期望與現實的矛盾,在目前的香港似乎處於無解的窘境。
當年香港提出數碼港、中藥港的初衷應該是良好的,但是為甚麼最終卻會變質變味,並成為消蝕港人信心的重要因素?就是因為相關項目的參與者,抛棄了《獅子山下》所歌頌的精神,不願意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做出踏實的努力,祗想迅速獲得高額回報。現實地看,香港目前的社會結構決定了祗能有部分受過較好教育的人士,才能真正從知識經濟浪潮中獲取良好回報,很多低教育水平的民眾還是必須從實相對簡單的勞動維持生計,因此香港絕不能放棄踏實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