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模式”以其低起點(重視民生型發展)和高境界(推動公平正義),不斷引起高度關注和贊許。網絡圖片 |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評論員 齊雲鴻)十七届五中全會和新近召開的兩會傳遞出明確而重要的信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未來五年的重中之重,要讓民眾分享經濟發展成果。近年來,收入分配不合理是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偏低,一些壟斷行業對其他行業利潤以及對社會財富存在侵蝕。收入分配失調與諸多社會問題糾結在一起,成為影響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因素。
為切實建立“民富”的制度保障,必須拿出魄力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讓民眾真正分享經濟發展成果,需要破除長期積累下來的體制機制弊端,需要觸動一些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這需要也考驗勇氣和膽識。國家有關部門已著手制定方案,改革公務員事業單位收入制度,積極開展相應立法工作,這無疑是縮小生活分配差距的好舉措。特別是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指導和督促各地建立健全企業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工資保證金制度和群體性事件應急工作機制。
應從提高就業質量、改進最低工資、強化社會保險、牽引職業福利、推進工資談判等五方面入手,切實扭轉勞動者報酬偏低、初次分配利益失衡的格局。要儘管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就業與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城鄉居民在全國範圍內自由遷徙邁進。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實現國民共享發展成果,推動構建合理均衡社會財富分配格局。
中歐商學院教授許小年、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等經濟學家都指出,收入分配改革是中國經濟調整、拉動內需的核心問題。許小年建議每年給全國民眾平均分紅以刺激消費。謝國忠指出應將家庭收入在經濟總量當中的比重提高50%,大量內需會基本消除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經濟摩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