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在南台灣的政治優勢可能延伸 |
中評社╱題:南台灣的人口結構與政治生態,作者:丁仁方(台灣),成功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主任、兩岸統合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四月間我到中國大陸台灣研究的重鎮--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進行了幾場學術交流,我講演其中一個主題是“南台灣的政治觀”,主要從南台灣的人口特質切入,然後再從這樣的人口特質延伸談到南台灣跟北台灣不太一致的政治生態。在我演講及討論的過程中,我發覺許多中國大陸的朋友,對南台灣的認識,多半是透過台灣主流媒體及台灣北部學者所提供的角度,與南台灣的實際發展狀況仍有落差,因此我特別撰寫這篇文章,提出對南台灣政治生態的在地觀察,以供各界參照。
以下本文所提南台灣的範圍,包括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縣、台南市、高雄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八個縣市;至於北台灣,則包括宜蘭縣、基隆市、台北縣、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及苗栗縣等八個縣市;另外,中台灣則包括台中縣、台中市、南投縣、及彰化縣四個縣市;最後,東台灣則僅有花蓮縣及台東縣兩個縣。
南台灣的人口結構特質
首先,讓我們先瞭解一下南台灣幾個重要的人口結構特質。
1.人口密度
先從人口密度來觀察,依據內政部公佈到2010年二月底為止的人口資料,我們換算出南台灣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33人,僅北台灣1177人的一半多,但高於中台灣的606人,及東台灣的70人。大致上說來,南台灣除了高雄市因為是直轄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接近一萬人,以及台南市、嘉義市兩個省轄市人口密度都超過每平方公里4000人,其他南台灣地區主要以農業縣為主,這些農業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都僅有數百人而已,這種人口特質反映出南台灣住民居住環境較為分散。
2.都會化
再以都會化的程度來看,南台灣都市人口(包括直轄市、省轄市及縣轄市)佔全部人口的51.01%,低於北台灣的73.75%,但高於中台灣的43.52%,及東台灣的38.21%。相對於北台灣四成多的人口居住於縣轄市內,南台灣都市人口平均分散於直轄市、省轄市及縣轄市,不過還有另外一半人口居住於非都市地區。
3.教育程度
其次,再以教育程度比較,南台灣平均教育程度,以十五歲以上人口統計,大專以上佔32.46%,稍低於北台灣大專以上41.01%,但高於中台灣的30.69%,及東台灣的23.58%;高中職以上佔32.73%,略高於中台灣的32.09%、北台灣的31.68%,及東台灣的31.38%。整體而言,南台灣平均教育程度雖低於北台灣,但高於中台灣與東台灣,很多人總以為南台灣平均教育程度較低,實際上南台灣受過高等教育者的比例在台灣四大區域,僅比北台灣稍低,但卻高於其他區域。
4.族群比例
最後,“內政部”公佈的人口資料中缺乏族群比例的統計資料,本文參照客家委員會在2008年委託學術研究單位調查的五萬多個樣本資料,來推估各區域的族群人口比例。
根據“客委會”委託調查結果,居住在北台灣受訪者中,“四大族群”佔人口比例依序為閩南人61.2%、客家人19.17%、外省人11%、原住民1.2%,其他不知道或拒答者佔7.43%;居住在中台灣的受訪者中,“四大族群”佔人口比例依序為閩南人77.5%、客家人8.13%、外省人6.92%、原住民1.23%,其他不知道或拒答者佔6.22%;居住在南台灣受訪者中,“四大族群”佔人口比例依序為閩南人77.75%、客家人8.02%、外省人6.93%、原住民1.91%,其他不知道或拒答者佔5.39%;居住在東台灣受訪者中,東台灣“四大族群”佔人口比例依序為閩南人45.66%、客家人21.52%、原住民21.37%、外省人8.07%,其他不知道或拒答者佔3.38%。這份調查資料因為包括一些不願回答者,如果根據已回答者照比例推估,南台灣閩南族群應該佔到全部人口82%之多,顯然這是一個閩南族群佔絕對優勢的區域。
從以上諸多調查資料可以發現,南台灣的人口特質在人口密度、都會化、教育程度、與族群比例與北台灣及東台灣歧異較大,但卻與中台灣相當接近,都會化與平均教育程度甚至高於中台灣。若單單跟北台灣對比,南台灣明顯人口分佈較為分散,都會化程度低,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較少,尤其,以閩南人佔絕大多數。不過,如果對照中台灣,除了受過高等教育程度者較多,都會化程度稍高之外,南台灣各項特質幾乎跟中台灣完全一致。
南台灣的政治生態與人口結構關連
上述人口結構對南台灣的政治生態可能造成何種影響?以下試做簡單分析。在台灣不論哪一區域,鄉、鎮層級公職及縣、市議員,都是國民黨籍公職佔多數,南台灣與其他區域差異有限,但在立委以上的公職,民進黨在南台灣就佔有很大的優勢。以縣、市長為例,南台灣八個縣市,僅嘉義市由國民黨執政,其他七個縣市全部都是民進黨執政。正確地說,民進黨在南台灣掌握的是上層政治的結構優勢,並未掌握到下層政治的結構優勢。關於國民黨掌握下層政治結構的問題,部分也與人口結構有關,但限於篇幅無法在此一一論證,以下只針對民進黨掌握南台灣上層結構優勢進行討論。
民進黨能夠掌握南台灣上層政治結構優勢,如果從人口結構來觀察,主要跟民進黨能夠有效動員特定群體有關。先從影響最大的族群結構來看,南台灣與中台灣人口結構相當類似,跟其他兩區域最大的歧異,在於閩南族群的絕對優勢。民進黨常常自詡是本土政黨,本土意識濃厚,仔細深究民進黨所標榜的本土意識包括台灣主體性、在地文化、鄉土認同等等重要元素,與閩南族群為主體的“福佬意識”交相重疊,這種“福佬意識”經過長期政治化結果,帶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在立委以上的選舉,民進黨向來擅長透過文宣論述區隔差異,再透過閩南語傳遞包裝,在南台灣閩南族群很容易獲得共鳴。反觀國民黨受限於種種結構條件,在本土意識的論述上,很難跟民進黨抗衡,也因此在南台灣上層政治職位的選舉經常居於“話語權”的劣勢,也因此輸掉選舉。
再就教育程度來看,民進黨長期在南台灣執政,並非如許多人以為它只能吸引教育程度低的選民,以一個很簡單的數字推理來看,南台灣擁有高中職教育程度以上者佔整體人口近2/3,民進黨如果在這部分選民連其中三分之一都無法爭取到,也就是佔全體選民的九分之一都爭取不到,那麼民進黨就必須完全囊括另外所有其他較低教育程度的選民,才有可能獲得接近半數的選票,這當然與實情相距甚遠。反過來說,民進黨在上層政治職位的選舉,包括立委與縣市長選舉,都能獲得超過半數選民或更多比例選民的支持,顯然在高教育程度的選民也可能獲得將近一半或者更高比例的支持。照我個人觀察,南台灣不少民進黨公職形象清新、長期關懷社會議題,所以也能夠爭取到不少高教育程度選民的認同。
最後,綜合人口密度與都會化程度來看,南台灣都會化程度並不低,不過相對於北台灣,居住在非都市地區者較多,分佈也較為分散。國、民兩黨在都會區及非都會區各有動員優勢,無法一概而論,不過國民黨過去在南台灣非都會區仍掌握下層政治結構,隨著台南縣市合併、高雄縣市合併,未來大台南市、大高雄市都將停止鄉鎮級選舉,國民黨在南台灣所掌握的下層政治結構優勢可能會逐漸衰退。屆時,民進黨在南台灣的政治優勢可能再往下延伸,國民黨要再重新進取南台灣上層政治職位也將越發困難,台灣政黨版圖可能真正從此確立“南(方)民(進黨)北(方)國(民黨)”。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0年7月號,總第15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