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林韋旭率官員祭拜全台年代最早的墳墓,明崇禎15年(1642年)的“曾振暘墓”(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
中評社台南4月2日電(記者 趙家麟)清明時節掃墓祭祖,台南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2日祭拜4座明代古墓“曾振暘墓”、“藩府二鄭公子墓”、“藩府曾蔡二姬墓”、“施瓊芳墓”,表達慎終追遠以及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
台南是漢人開台首邑,也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其中包括年代可追溯至明朝崇禎15年(1642年)的“曾振暘墓”,墓址位於台南市南山公墓內,這也是目前台灣所發現最早的古墓。
據考,從“曾振暘墓”碑文上得知,曾振暘出身於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於台灣荷治時期來台,1642年去世,比鄭成功驅荷復台還早了19年。
南山公墓內,還另有“二鄭公子墓”則是鄭成功的二個兒子鄭睿、鄭發,而“曾蔡二姬墓”是鄭成功的二位嬪妃。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清朝收復台灣之後,將鄭成功有關的墳墓,都遷往大陸內地故里,獨獨這兩座因故留在台南未遷,是鄭成功相關文物難得一見的史料。
距離“曾蔡二姬墓”僅約50公尺的“施瓊芳墓”,建於清光緒3年(1877年),清制墓室維護十分完整,有台灣唯一父子雙進士的輝煌歷史事蹟。
清明掃墓祭祖是傳統風俗,台南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林韋旭2日率相關官員,邀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專業服務中心人員,會同鄭氏宗親會及施氏宗親前往祭拜,獻花、獻果、上香,再壓上“墓紙”,使平日孤寂的古墓,增添不少人氣。
台南市境內另一處古墓,為指定為歷史建築保護的“陳永華墓”,陳永華是鄭成功、鄭經在台時期的謀將、參軍。明永曆34年(1680年)陳永華過世後,與夫人合葬於今台南市柳營區果毅里,清人治台後,歸葬福建同安。
陳水華墓雖遷葬福建,但鑑於陳永華對台灣歷史、文化、教育的貢獻,原有墓碑尚留原址,其地點具特殊性,保存迄今。目前由當地的社區協會志工媽媽協助進行墓園環境整理;今年清明掃墓,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已提前在3月29日會同志工媽媽及區政諮詢委員共同祭拜,表達慎終追遠的虔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