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志芳(中)與郭偉峰、林富男(右)合影。(中評社 周敏煌攝) |
黃志芳先從中日文化交流談起表示。他說,過去幾十年工作經驗的心得是,處理事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仇恨的力量,如軍事、政治的方法來解決;另一種是美的力量。使用不同是的方法解決問題,會有不同的結果。
黃志芳說,近來中日為釣魚台問題而劍拔弩張,也影響到整個亞洲、甚至世界安全問題。回顧過去,像他這一代的人,是在國民黨的“仇日教育”下成長的,對日本有根深蒂固的想法,到了他踏入社會之後,談到日本,還是滿懷了熱血,講到日本人的通用說法,會說“小日本鬼子”,所以常常想到,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好好修理一下日本,一報過去的仇恨。
但是,當他成了外交官後,看到日本NHK拍了一系列中國的紀錄片如“絲路”、“黃河”等,從黃河的發源到地出海口,到中國的大江大河、風土人情等,當時看了令他非常震憾,心想“當日本願意從這個角度,去欣賞過去與日本是敵意國家的時候,代表日本的一種努力。”、“如果日本人是透過這種觀點來了解中國文化,這種力量是非常強大與偉大的。”
所以,他當時看了《黃河》的紀錄片後就大徹大悟,認為一個外交官,除了唇槍舌劍去為國家爭取利益外,更重要的是扮演溝通的橋樑與和平的使者,要促進兩個民族的真正了解與合作,如此才能真正確保“國家安全”的基礎,而這個力量比政治的力量還要大。
黃志芳再舉了一個與大陸有關的電視劇。他說,1990初期,他到美國華盛頓工作,看到了大陸拍的電視連續劇,描寫二戰結束後,蘇聯紅軍進入東北,很多日本人逃回日本,一位年僅3、4歲的日本小女孩,被遺棄在東北,後來被中國人的家庭收養。
|